国外对比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 

1关于对比效应的存在性研究

Joel Huber和她的同事Christopher Puto以及John W。Payne一起在美国《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啤酒实验,第一次证实了对比效应的存在。

第一组实验,被试者在下列两种啤酒进行选择:第一种啤酒(啤酒A)2。6美元,口感打分70分;第二种啤酒(啤酒B)1。8美元,口感打分50分。于此时,有57%的人选择第一种啤酒,43%的人选择第二种啤酒。见下表所示:88066

表1:第一组啤酒实验

种类 质量(评分) 售价(美元) 市场份额(%)

啤酒A 70 2。6

啤酒B 50 1。8 43

第二组实验,被试者在下列三种啤酒中进行选择:第一种啤酒(啤酒A)2。6美元,口感打分70分;第二种啤酒(啤酒B)1。8美元,口感打分50分;第三种啤酒(啤酒C)1。8美元,口感打分40分。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参与者中63%的人选择第二种啤酒。第二种啤酒的份额反而比第一组增加了20%之多。见下表所示:From~优E尔L论E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表2:第二组啤酒实验

种类 质量(评分) 售价(美元) 市场份额(%)

啤酒A 70 2。6

啤酒B 50 1。8 63

啤酒C 40 1。8

如果根据传统经济学的原理,我们一定会认为不管是第一种啤酒还是第二种啤酒的市场份额都会随着第三种啤酒的加入而下降。然而从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由此说明,对比效应不能简单的用传统经济学的原理去看待[15]。

2关于对比效应的表现形式研究

对比效应是人们所持有的最明显的偏见之一。指的是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发生变化的现象。

Dean认为当企业进行相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时候,消费者会依据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不同声誉而做出不同的评价。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将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与其他公司的活动及其他相关对象的活动进行对比,并由此产生了对该公司的活动的不同评价[14]。

Marsh在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的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发现:同等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平均成绩比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会呈现出比较低的学业自我概念,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里则呈现较高的学业自我概念,这就是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BFLPE)。学校或班级平均水平对学业自我概念产生的负向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业自我概念认知上的对比效应[16]。

Festinger提出:每个个体都会具有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的动机,当人们无法通过自身去获得客观和确定的手段进行自我评价时,就会倾向于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判明自己的能力和观点,所以比较的参照对象和比较结果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客观特征和成就的个体因为使用参照系和比较标准的不同,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自我概念。个体在自我评价时,如果比较或参考框架(frame of reference)不确定或者被忽视,就无法客观正确地了解自我[17]。

上一篇:教学实施能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街头篮球运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企业融资财务杠杆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日历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消费者感知效应和人格特...

羊群效应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邻避危机邻避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非效率投资负债治理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银行信贷规模对于房地产...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