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风土
自古以来,许多中国文人描写过日本,却无一人像徐志摩那样。诗人用尽了汉语中最美好的词汇,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堆砌到他所见到的,或者说他所想象中的那个神话中才会有的“美”的日本。这在《沙扬娜拉》十八首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记得扶桑海上的朝阳,
黄金似地散布在扶桑海上。
我记得扶桑海上的群岛,
翡翠似地浮沤在扶桑的海上——
沙扬娜拉![2]

朝阳东升,金色的光芒在碧蓝色的海平面上滚动,波光粼粼。碧绿的群岛点点散布。红日、蓝海、碧岛,色泽明丽如画,简直让人以为诗人误入了仙境。

趁航在轻涛间,悠悠的, 
我见有一星星古式的渔舟。 
像一群无忧的海鸟, 
在黄昏的波光里息羽优游, 
沙扬娜拉!

仿佛三峡间的风流,
保津川有清嶂连绵的锦绣。
仿佛三峡中的险
飞沫里趁急矢似地飞舟——
沙扬娜拉![2]

暮色倾城,黄昏下悠悠轻舟,如海鸟般畅游。这是何等令人欣羡的自由与美好。保津川山色锦绣,急湍险峻不逊于三峡。这组诗每首都只有短短的几行,堪称短小优美。诗人仅仅用了廖廖数字,便勾勒出这无限好的美景。

健康,欢乐,疯魔,我羡慕 
你们同声的欢呼“阿罗呀喈”!
我欣幸我参与这满城的花雨, 
连翩的蛱蝶飞舞,“阿罗呀喈”! 
沙扬娜拉![2]

诗人一路走来,一路看尽日本的繁华与美好。无论是神户山的清风流云、风前的流莺,阔翅的鹰鹞,大阪城庆典的花雨、满街艳丽的灯影,都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绚丽与璀璨。自从登上岛国的那刻起,诗人就“醉了”。在这种熏熏然的状态下,从青山碧海、瀑布激流到歌咏墓园、祭祀典祝,诗人眼里日本的一切都如此美好,如此让人留恋。
这种“醉狂”使得徐志摩笔下的日本不再是现实中的日本。这个“日本”浸淫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海外仙境的幻想。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幻想,一个中国文人对仙境肖想的实体化版本便由此诞生。
上一篇:迟子建小说中的自然审美意蕴研究
下一篇:唐宋传奇的“篇末垂诫”之比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

信疑之间:苏轼道教“丹药”观念研究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论现代企业秘书职业的女性化现象

浅析秘书工作中的语言艺术及沟通技巧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