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现代人文教育内涵(2)
《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文明应该有节度有限制,而这个节度限制的把握,是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问题决定于人为,这即谓之“人文”。
又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说》也说:“舍诸天运,征乎人文。”是说在各种条件下,人的主观努力是最重要的。这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社会作用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表现得比较明显,也比较突出。
教育家孔子更是非常重视“人”的价值。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他概括出了“仁”这个体现中国古代伦理政治思想中最高价值的范畴。其实,就儒家的仁学而言,其中就有“人”的意思。清儒阮元曾说:“仁之意,人之也。”意谓应以人的方式来看待人即就是“仁”的本意。所以,孟子亦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种对于主体的“仁”,即人的价值的重视,是传统人文思想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张重人轻神,先人后神;
二是坚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三是推崇善恶兼有,教化为本;
四是强调人兽之辨,人为至贵;
五是提倡孝悌为本,礼义当先。[1]这种观点是比较中肯,比较全面的。笔者认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个人自身的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精髓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从个人自身的发展看
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注重德性修养,自强进取。孔子曾提出,如果个人在德性修养方面达到仁、智、勇的“三达德”境界,就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他主张通过“吾日三省吾身”来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到了宋代的朱熹,进一步提出了“居敬察省”的道德修养理论,强调对人、对事、对学问,始终保持一个郑重而不苟且的态度,要求通过时时反省检查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炼,培育理想君子人格。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始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扬的是君子刚健自强,发奋进取的决心,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进取,实现美好理想的精神动力所在。
(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
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共同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著名学者钱穆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在这一文化体系里,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另一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一”,“人与大自然应‘合为贵’”。 “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现在看来,“就是要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成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头之一。”[2]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盛唐“以文为诗”风气探究以任华为例
下一篇:
杜牧的咏史诗研究+文献综述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
孙中山自治思想及其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赵本夫小说《天下无贼》中的人文情怀
从《古都》看川端康成对...
空空道人评点《西游记》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