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文献综述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卫国女子嫁到别的国家因而思念家乡父母亲人,故而和姐妹商量着,想要回去看看。泉流于淇,泉水慢慢从源头流出,最后还是回归于淇水,这是卫国的水,最终流向的也是卫国的河,况且水有源头,从源头流向他处,就和这位离开了卫国的父母而远嫁至此的女子境遇相似了。饮水思源,见水亦可思源;流动不停的泉水,与这位女子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十分隐蔽曲折的联系,不像《桃夭》表露的那样明显,需要我们动用自己的思维联想能力去尽可能跟作者的思维靠拢,以期领悟作者的灵感。 上述这些虽然有显隐之分,但是细究还是容易发现彼此的联系。但是,像《王风·扬之水》第一章中这几句:“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郑玄对此的理解在如今看来有些牵强附会:他认为“扬之水”中的“扬”并非指代地名,而是作动词“激扬”解释,“不流束薪”是用来比喻“恩泽不流于下民”的。而朱熹也说这是兴,可是为什么是兴,他却避而不谈。所以,从诗中的流水以及所呈现的思想感情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作者是以“扬之水”来起兴,引出“怀哉”。纵观《诗经》,就有三篇《扬之水》,并且在结构安排上也类似,都是以“扬之水”开篇。而内容上,三者又是不同的,《郑风》的那一首是以妻子的口吻在与丈夫告白,让他不要听信别人的挑拨破坏彼此的感情;《唐风》中那一首据《毛诗序》说是拥立晋昭公叔父的人讽刺晋昭公的。同样的情况还有发生,《柏舟》这个名字既出现在《邶风》也出现在《鄘风》中,还有《杕杜》,既在《唐风》,又存于《小雅》,还有一首类似的《唐风·有杕之杜》,它们有致一同的选择使用“泛彼柏舟”、“有杕之杜”来兴起“所咏之词”,可是所咏之词却是并不相同的,这又如何理解呢?

上一篇:生命救赎史浅析《日光流年》
下一篇:颜歌小说论虚构之实

《诗经》比兴思维与主文谲谏的讽谏文化

两汉文人四言诗歌式微缘...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