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论刘震云小说《温故1942》的文学价值(3)
(二)以宗教人士和“白修德”为代表的国际“救助者”
当中国人民身处生命荒漠之中时,外国主教们和白修德最初的目的都不是要拯救中国人民,一个本来是要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侵略,一个最初的目的只是要在大灾荒中找些可写的东西。但后来,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灾难中的人们,尽管这种帮助或是不经意间或是微乎其微的,却给了饥荒中的百姓以生的希望,使百姓暂时摆脱了死神的魔爪,也使他们重新认识了生存与死亡。战争是残酷的,是政治家争夺土地与资源的游戏,平民却是无辜的,他们精神上忍受着被侵略者杀戮的恐惧,身体上还要接受饥荒的惩罚。这个时候本应该有所作为的当权者们,却躲在战争的大后方,在一片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你侬我侬中,乞求着美国的援助,幻想着战争结束之后继续绞杀“共匪”,最终难民们被彻底遗忘了,被当权者们赶进了不得不死的绝望境地。这时,白修德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可以以外国人的身份为难民们做些什么,好让水深火热之中的他们活着。于是,人道主义的光辉便开始显现,记者们开始写下有关难民们的“死亡笔记”,传教士们不再进行精神侵略,而是堂堂正正地当了一回“耶稣”。“人在战场上是对立的,但在我一批批倒下的乡亲面前,他们的心却相通了。”[1]
他们作为一个形象整体出现,并不是作者要描述的重点,而是为了和国民政府方面形成对照,面对灾难中人们,本该有所作为的国民政府却始终是无视和遮掩,为了免受国际指责而采取了救灾行动,但最终还是抛弃了身处水火之中的人们,把人们丢给了日本侵略者。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白修德这一人物典型。他游走于中国,多次亲临灾区,看到了比灾害本身更残酷的真相,诸如狗吃人、人吃人的情形。他的见解也许带有很大的个人见识性,但毕竟他是作者进入那段历史、接近历史真实的途径之一。
(三)以“蒋委员长”等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方面
这一形象整体本应是灾难中的人们的唯一希望和救星,可是面对置身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他们非但无所作为对灾区民众的横征暴敛也是毫不放松;他们关注的更多地是诸如“甘地绝食”、“邱吉尔感冒”等国际变化和动态,对于灾区民众受灾严重及灾区的种种残酷情形,他们是一再的遮掩,唯恐这种事情传出去会有损中国形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者对于这一形象整体有的最多的是讽刺和批判,这其中也饱含了作者对合理、有序的权利运行机制的渴望和期盼。这一形象整体的代表就是蒋介石,他也是作者给予较多嘲讽和批判的一个人物。“他们把蒋理解得肤浅得多。蒋怎么会不相信呢?蒋肯定比白更早更详细地知道河南灾区的情况,无非,这并不是他手头的重要事情。”[1]正像蒋的下属说的那样:“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蒋和他的国民政府对大饥荒置若罔闻的目的,无非是想争取美国的援助,建立更为稳固的盟友关系,打败日本侵略者,继续自己的独裁统治,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与初衷相反的,美国人正在失去对他的信任。“‘我深信他不仅对我们毫无用处,如史迪威将军所说的那样,而且对他的人民也同样毫无用处,这一点才是更加重要的。’当费正清来到中国,与国共两高层接触和交流后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我获得一个明确的信念,我们的盟友国民政权正在自我毁灭,并且走上丧失权力的道路。国民是逐步走向没落的,我的上述结论也是逐步形成的。”[2]蒋和他的国民政府在
国内外
的所作所为,可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们其实也是难民,没有大饥荒中被饿死的担忧,但面临的是逐渐失去权力的恐慌,面临的是来自同盟美国的质疑,面临的是国际社会的孤立无援,等待他们的是被历史与正义地彻底放逐,最终他们被流放到了台湾,在政治的博弈中,自己饿死了自己。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论《陈涉世家》的思想性+文献综述
下一篇:
刘庆邦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分析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论方方小说中的悲剧主义
浅析苏童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弋舟的小说创作特色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论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赵本夫小说《天下无贼》中的人文情怀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