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沈虹光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2)
评论界关于沈虹光剧作中女性塑造方面的分析评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沈虹光剧作中塑造的大都是妇女和儿童形象。其次、题材上侧重于通过凡人小事人生常态塑造女性。最后、主题上强烈地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寻找意识。
通过认真研读沈虹光的所有戏剧作品,笔者比较认同评论界对于沈虹光善写小人物,表现女性生存状态、婚恋困境的评论。但同时认为这些评价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沈虹光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不够准确,有些评论过高评价了沈虹光女性书写的成就。
首先,作者作品中有些场景的安排明显带有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与虚幻的形式,“编”的意识过于浓重,根本有悖于人情人性,不符合生活的真相。
其次,沈虹光的作品虽然也写了不同类型的女性,但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并不深刻,不彻底。沈虹光剧作中的女性没有一个跳脱男权话语藩篱的,她们鲜有女性意识,始终难以摆脱女性依赖、服从、逆来顺受等女性生存的
生物
性特征。她笔下的所有女性,即使有反叛、抗争,最终都以失败妥协收场。因此,评论界关于沈虹光“强烈地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1]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
作为一位女性剧作家,由于性别体验的优势,沈虹光描写女性自然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是对她剧作
艺术
性的定位与评价不能偏执一词,笔者希望通过解读沈虹光的作品,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定位。
一、“小人物系列剧”中的女性特征
从1982年的《五(2)班日志》到2006年的《临时病房》,沈虹光共创作了七部“小人物系列剧”:《五(2)班日志》(1982)、《寻找山泉》(1986)、《搭积木》(1988)、《丢手巾》(1990)、《同船过渡》(1995)、《临时病房》(2006)、《幸福的日子》(1999)。
沈虹光的剧作多是写自己熟悉的凡人琐事,正如她所言“这世界总是凡人多,满街熙熙攘攘忙的都是小事,人生中又不能没有这些小事,不能人人都做尧舜的大事吧?”[2]“小人物系列剧”代表了沈虹光的最高戏剧成就。她在“小人物系列剧”中以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视角塑造了丰富的、真实可感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有着当代女性的许多共同特征。但是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发现作者笔下的女性鲜有女性意识,反思与批判的力度也不是太深刻。
近年来文学
研究
领域对“女性意识”的概念界定经历了由简括概论到辩证多面阐述的过程。较为权威的解释是乔以刚在《多彩的旋律》中提出的“从女性的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3]按照这个理论,我将沈虹光“小人物系列剧”中的女性分为“无我”、“自我”、“独我”三种类型。
(一)“无我型”女性
沈虹光剧作中的“无我型”女性,正如字面表达的那样,没有真正的自我。她们有的是旧时代的文盲,有的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但是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没有真正的女性意识。
《五(2)班日志》是一部教育题材的儿童剧,作品通过对班主任乐老师和她十几个学生日常生活的描绘,以一本班级日志为线索,灵活穿插了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和彼此间的心灵碰撞,塑造了乐老师这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女性形象。剧中的吉冬因郎军模仿其发疯的母亲而与郎军发生争执,但乐老师以德化人,教育孩子“嘲笑别人的不幸是可耻的”,同学们也在乐老师的关怀下认错反省。乐老师通过对孩子们童心、真心的引导与教育来呼唤社会多一点童心,少一点功利。在教育日益产业化的今天,乐老师的形象对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鲜明的榜样作用。通过这个平凡的小事,乐老师充满“母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
陈楚文化中礼俗词汇研究
下一篇:
李准作品中的人情美《黄河东流去》
浅析秘书工作中的语言艺术及沟通技巧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论方方小说中的悲剧主义
浅析苏童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男女秘书工作中的差异
赵本夫小说《天下无贼》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热门影视作品中的秘书角色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