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唐代咏物诗中“物”的研究+文献综述(2)
一、“物”之轨迹变化
唐代咏物诗的发展路程,如果要用一个图形去描述的话,那么它的发展路程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即从“吟物”到“感物”再到“吟物”。
(一)“指物而成”的吟物
注重对所吟咏之物的外在特征以及其功能作用的描绘,我们称之为吟物,也可以将它称之为赋物。吟物一般很少有自我情感的加入,只是对事物进行“纯客观”的勾画。它的渊源可追溯到荀子的《礼》、《知》、《云》、《蚕》、《箴》五篇短赋。到了吹冰朝谢灵运等诗人在其山水诗中为吟物的咏物诗提供了对客观事物的写作技巧,再加上吹冰朝诗人用典隶事之风的增长与互动,吟物的咏物诗在吹冰朝乃至梁陈时代大盛。唐代诗人是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路走将来的,因此,这一类的咏物诗在唐代形成了两个相对的高峰期。
其一是在受齐梁诗风遗留影响的初唐前期诗坛。像虞世南、“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太宗李世民以及宫廷诗人们都写了不少的吟物类咏物诗。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当首推李峤了。他曾创作了数量多达120余首的大型组诗,其中所咏之物几乎无所不包:从
建筑
类的城楼市宅到自然类的江河湖海,从文化类的笔墨纸砚到器具类的刀剑萧笛,以及花草,鸟兽等等,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咏物诗很少有深刻的寓意与寄托,甚至内容上还挺无聊,诗人只是致力于穷形尽相的描摹以及声律的运用,笔致精工纤巧,容易引导人们向注重形式的方向发展,造成诗歌创作的平庸。但一种东西发展到极致就会转型,这是发展的必然。声律齐备之后,风骨的催发就要到来。可以说,注重形式的初唐咏物诗为后来唐代咏物诗的兴盛埋下了伏笔。
其二就是在“日薄西山”的晚唐诗坛。晚唐的不少咏物诗出现了向初唐咏物诗回归的倾向,形式主义诗风严重。晚唐是一个给文人心理造成失落的时代。农民起义不断,神会动荡不安,诗人眼前不再是丽日朗照的天宇,而是斜阳、衰柳的惨淡景象。面对这样的悲愁之景,诗人们很难激起高昂的政治热情,他们转而流连花草虫鱼,以求躲避现实,排遣闲愁。如皮日休在咸通十年与陆龟蒙唱和时作的《渔具诗十五咏》、《樵人十咏》、《茶中杂咏八首》等,均表现出晚唐隐逸诗人无事可做便借咏物来与友人呈才争巧、消磨时光、打发时间的无聊心态以及无奈心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吟物的咏物诗无需诗人的感情投入,只要有对象可以刻画,只要能堆砌出辞藻来,就可以在文人的笔下一直不间断地留传下来。
(二)“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感物
感物即有感于物,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6](姜书阁.文心雕龙绎旨[M].济南:齐鲁书社,1984.)道出了创作过程中诗人与外界、心与物感化的一般规律。大唐,作为咏物诗的成熟时代,其在感物一面的发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初盛唐咏物诗的变革与新建。
没有充沛感情的诗歌注定没有出路,当诗歌的声律发展到极致,就必须得到内容上的响应,否则就会进入死胡同,最终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同为初唐诗人,与李峤他们相比,初唐四杰明显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咏物诗的创作中,似乎力图表现出一种精致,或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这个在文学史上挂名的年轻创作团体,合力将咏物诗从宫廷台阁转业到社会现实生活领域,使咏物诗的血肉大为丰满,更有内涵。他们的咏物不再是为了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对意向的描绘,写出个性与乐趣,借形以传神。并有部分的感时讽世之作。这也为盛唐咏物诗的成熟打下了基础。初唐咏物诗大致可以分为:言志类、缘情类与哲理类。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双重性格分析
下一篇:
论《世说新语》中的人物美
谭献对咏物词理论的修补和建构
论唐诗中的乌鸦意象
论李杨故事在唐代的接受
唐代的戒指【8646字】
论白居易诗中的牡丹意象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27463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