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柯也尝闻其略也。(《孟子·万章下》)

    例④中,“然”字虽然依旧回指上文中的“诸侯们都因为厌恶它妨害了自己的利益而把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但在语意方面,“然”却不再似以往重申和强调上文所述,反而转变为对于上文的让步性的认同赞同,“而”的意义和用法在这里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用来引出与上文表述事实相反的内容。此时的“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尽管这样,可是”。

显然,在促使“然而”成为一个独立使用的连词的过程当中,“然”字词义的改变成为了重要环节,那么我们便可以顺着这个脉络,从“然”字的词义虚化入手,去探究“然而”的成词过程。

刘利先生在其作品中曾表示,可将“虽”与“然而”句的搭配使用看作为“然而”成词的标志所在[1]。经过对上古文献资料的分析考证我们发现,在“然而”句的发展过程中,上文提到的让步意义与其关系日益密切,这也为“虽”直接进入“然而”句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虽”的介入,将本该由“然”所承担的让步意义接管了下来,使得“然”在回指前文时与“虽”的意义相重叠,并随之由“虽”逐渐消解和代替了“然”的这一功能,最终使“然”的指代意义渐渐虚化,最后作为“然而”中的虚设成分,无实际意义,可以不译。

上一篇:《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形象分析
下一篇:李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论现代企业秘书职业的女性化现象

浅析秘书工作中的语言艺术及沟通技巧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论新秘书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