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拉曼光谱是在拉曼散射效应基础上产生的分子振动光谱,从中得到分子特征结构信息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1928 年,印度科学家 C.V.Raman 与俄罗斯科学家 G.S.landsberg 和 L.I.Mandelstam 先后在晶体及液体中发现了拉曼散射效应[14];1974 年,Fleishman[15]等发现在粗糙银电极表面上吸附的单分子层吡啶有异常强大的拉曼光谱信号,这一现象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效应(SERS);1977 年,Vanduyne[16]等证实了每个吸附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比溶液中的拉曼信号强约 106倍。由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诞生。
1.3.1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基本机理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其基本机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增强机理和物理增强机理。化学增强(CM)有化学键效应:增强因子为 103 [17];电荷转移效应:增强因子为10~103 [18]。化学键效应的形成受吸附分子相对于金属团簇表面的方向、吸附分子化学吸收的局域对称性与成键附近的相关分子振动模式等因素对吸附分子与金属的复合与成键的影响。若吸附分子与金属之间发生电子激发,则产生电荷转移效应。其表面等离子体模式随着转移电荷的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表面增强拉曼的强度。化学增强往往通过电荷转移效应增强了拉曼散射信号。物理增强主要由于外加电场使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表面局域电场的增强实现表面拉曼信号的增强。其中,电磁增强机理对表面增强拉曼效应起到主要作用[19]。

上一篇:“学案导学同伴互助”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下一篇:混沌系统的控制研究

基于LabVIEW的火焰光谱采集系统研究

ZnO与多巴胺分子界面特性研究

基于平均场理论二组分一...

利用FDTD对金属纳米颗粒的...

基于平均场理论二组分三...

基于abaqus的水下爆炸气泡数值模拟

基于复合光栅投影的三维面形测量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紫陵阁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组态王文献综述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