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融合了儒学、神道和禅宗的武士道形成了以忠义、尚武、慈悲、礼让、节俭为内容的武士道精神,被称为日本民族精神之魂的武士道在日本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日本武士修养人格的基本方法,同时武士道精神也渗透到日本文化的其他方面,影响着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
二、武士道情结在日本电影中的表现
武士道以“忠”“义”“勇”“仁”“礼”“诚”“克己”和“名誉”为核心价值观念,从各个方面规诫着日本武士,在历史的发展中,武士道精神的内涵更是渗入到日本民族的灵魂之中。有人曾把武士道理解为一位严厉的监督者,手里拿着鞭子,使怠惰之徒恪尽本分 。武士道情结在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就电影方面来说,表现人们誓死捍卫武士道的电影数不胜数,这些影片往往是通过对武士英雄的赞扬和侠义气节的歌颂来宣扬武士道。下面笔者就结合电影中的例子,对日本电影中表现拯救意识、耻感文化、狭隘忠义观、樱花意象这几个能表现武士道情结的文化特征进行论述。
(一)拯救意识
武士的拯救意识就是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必须给与他帮助,让他脱离苦难。武士的形象在电影中几乎没有例外地被塑造成正义的化身,当然这和所需要宣扬的政治主流意识是分不开的,而武士的那种除暴安良的拯救意识正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这种拯救意识正是武士道精神中的“勇”,一种无畏、坚忍的精神。并指出,如果不用在见义勇为上,勇气在道德上就毫无意义 。
拯救意识在大量的日本电影中都有体现,以武士为题材的电影如《七武士》、《最后的武士》、《蒲公英》等,都十分明显的体现出了武士道的拯救意识。武士往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电影《蒲公英》里的五郎在面馆里看到一群混混正在逼迫面馆老板娘嫁给自己,五郎毅然挑起了争斗帮助老板娘,并在群架中负伤。然而拯救意识在这里并没有因为打抱不平而得以实现,在接下来,五郎还帮助老板娘重振面馆生意,可见武士的拯救意识不只是血性地打抱不平,还有从根本上去帮助他人解决生活的困难。
上一篇:《木府风云》中的文化传播探析
下一篇: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受众心理探究

当前中国国产艺术电影的...

分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声音应用

李安父亲三部曲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分析

论周星驰喜剧电影颠狂背后的深情

娄烨电影美学特征的视听语言分析美学探究

《荼蘼》微电影创作说明书

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反英雄角色分析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