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进军中国市场,加速全球文化输出。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中国热”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甚一时,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再创作越来越多。在这样一场文化对抗之中,中国如何在好莱坞电影的重压之下把握主动权进行自塑,是如今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概念界定

(一)国家形象

1。国家形象的概念论文网

李国正在《国家形象论》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1],涵盖了对一个国家的历史、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国家形象其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但对于国家形象最重要问题的是如何构建。事实上,一个国家形象的构建是在传受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来看,受众存在三种讯息解读立场,也就是说,一国的形象只有被接受者认同后才能够真正的转化为国家形象,进而发挥它的作用。

2。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途径

国家形象主要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塑造:一是国家领导人,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二是国民,此时的国民就不再单单是个人,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尤其是到其他国家旅游时,自身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他人对整个国家的看法,而中国在这方面实在是差强人意;三是媒体,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通过奥运会来展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在奥运会期间,中外媒体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博弈。

3。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可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带动一国的对外贸易和旅游,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一个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仅关系该国及其国民的物质利益,还能影响他们的情感和归属以及尊重等精神需求。”[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国家若是有良好的国际形象,那么它的国民就像有了一张世界通用的国际名片,充满了自信与骄傲,这也就实现了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

(二)全球化

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但“全球化”这个词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才被人发明出来,如今全球化已经拓展到各个领域了,使用频率也极高,但是人们对于全球化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3],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在我国学界, 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把全球化看作是人类社会不断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壁垒, 实现世界的普遍交往, 全球各国和民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是多样化与一体化的统一”。[4] 全球化目前有许多意义,但大都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联系日益密切,全球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休戚相关。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全球传播是在全球化中立足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微时代下网红的传播特点及影响以papi酱为例
下一篇:罗辑思维社群营销策略分析

当前中国国产艺术电影的...

分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声音应用

迈克尔哈内克影片中的暴力表现的特点

李安父亲三部曲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分析

论周星驰喜剧电影颠狂背后的深情

论家庭伦理剧中的文化冲突

娄烨电影美学特征的视听语言分析美学探究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紫陵阁

组态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