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去个性化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2)
2.2 影响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了去个性化的重要性。大多数时间里,个体的身份是能够被他人识别的,而且各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考虑自我行为的性质和带来的后果。然而,当个人身处群体中时会感觉到自己“迷失在人群中”,并且只会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情况而失去对后果的考虑。一般认为,产生去个性化的因素有四类,分别是匿名性、责任分散、群体感染和个人注意力的转移。
2.2.1 匿名性
个体在群体中时,肆意的破坏社会准则,会做出平常不敢表现的行为。里帕指出,去个性化尤其可能潜伏于大机构的群体中。例如精神病医院、监狱和集中营,因为在这些机构中,人们丧失了他们的正常身份,并且丧失了个人特征。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中的男大学生们完全投入到看守与犯人的角色里,甚至津巴多本人都陷入监狱长的角色无法自拔,被试与主试均表现出一些去个性化的特征,如:个人身份感较低、自我意识淡漠,以及许多无克制的反社会行为。这一监狱实验后来还被翻拍成电影《死亡实验》,在影片中犯人与看守的去个性化特征更为明显。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新兵被剃掉头发,编上番号,穿上标准统一的制服。在大多数国家里,士兵被训练成服从命令的人,而不是服从内在道德标准的人。“好士兵”在群体中淹没了自己,并且成为一个专业的攻击机器。
费斯廷格的“批评父母”实验结果证实:低辨认组(匿名化)的被试对父母批评较多,而高辨认组的被试对父母的批评较少,且不激烈。戴纳等人的“分发糖果”实验结果也显示尤其是孩子们在群体中且没有被记录姓名的情况下会多拿不被允许的糖果和钱币。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去个性化的现象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2.2.2 责任分散
个体在独自行动时,其行为常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此时个体会尽量避免遭受舆论和
法律
的谴责与惩罚。而处在在群体中时,个人认为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是以整体为单位,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担当,因而个人在群体中就失去了作为单独的个体时的强烈的责任感了。另外,“法不责众”的观念在群体中深入人心,个人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全部的责罚。各种实验以及实例表明,个体在群体中所承担的责任都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变大而变小。因此组成群体的成员越多,去个性化的程度越高。
2.2.3 群体感染
在群体状态下,个体易受暗示和情绪感染,从而减少个人的自我观察和评价,降低个人对外来社会性评价的敏感性和关心。群体成员受到情绪的传染会引发其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这时个体需要采取具体行动来发泄和释放感情。处于高度激奋状态下,群体的群体意识、群体内聚力和排他性明显增强,这时的个体极容易相信群体内散布的流言、谣言和小道消息,流言与情绪结合在一起并在群体成员之间迅速传播、扩散、感染。这种群体情境的扩展使群体激动情绪进一步高涨,群体成员之间的暗示和模仿更容易发生,采取行动的倾向更加强烈。在群体中,如果个体看到别人和自己做同样的行为,会强化这样的冲动性举动,并产生一种愉悦感,而且人们会认为他们也和自己想的一样,而这又会强化自己的感受。
2.2.4 个人注意力的转移
罗杰斯等人指出去个性化与个人注意力的转移有关,处在群体中的个人会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行为转移到群体的行为上去。在去个性化时,人们的主观状况与平常人不同,在激励性的、过激的群体状态中,个体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周围发生的戏剧性事件,而不是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以及态度,因此,他们失去了注意力的方向,无法以内在的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在群体状态下,个人把注意力从自我行为的标准转移到群体上,因而个人的行为也就为个人所处情境中的许多暂时性的暗示所操纵。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粉丝电影的微博营销策略
下一篇:
近年来穿越小说影视改编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互联网+时代区域影视文化...
非决定性瞬间理论以罗伯...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上瘾》热播原因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微微一...
浅析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
早期美國电影收藏的理论动力【3141字】
文化冲击理论下的电影刮痧【3672字】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