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社会惰化”克服和网络谣言治理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
网络
信息大行其道,网络谣言依附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而快速流转。“社会惰化”大大降低了人们为公共事业贡献一己之力的责任感,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伴随着网络的匿名性特点,它又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添砖加瓦”。克服“社会惰化”与治理网络谣言成为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40261
毕业论文
关键词:社会惰化;网络谣言;责任扩散;治理
一、引言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一个人淹没在人群中,进行着无记名式的群体任务,他总是比自己独立完成时所付出的努力少得多。因为他会想,如果自己少做一点,别人自然就会多做一点,何况又没人知道,有什么关系?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是“社会惰化”效应的真实显现,是责任扩散的制造者、参与者。而随着网络媒介的大步伐发展,我们又一头投进了网络大军的洪流,我们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迷茫,在这里喧嚣,在这里肆意地高谈阔论,为那些在现实社会中难以无所顾忌的一切,甚至是为一个个弥天大谎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网络谣言的传播,我们这些还未曾在真真假假中勘破实质的盲流“功不可没”!而现在,网络谣言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成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的烟雾弹,治理网络谣言势在必行。
二、“社会惰化”与网络谣言正在腐化社会
1.“社会惰化”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19世纪8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Ringelman,1880)在其所进行的拔河比赛试验中最早发现了“社会惰化”现象。实验要求被试者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者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单个人的平均出力是63公斤,三个人拉的平均出力只有53.3公斤,八个人时只有31公斤 。这种现象在其他人相应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
研究
,学术界把群体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定义为社会惰化。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社会惰化”是对“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反讽,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社会心理现象的真实描述,是“1+1<2”的心理学理论。或许这就是怪像,当个人所处的群体环境越大时,他所贡献的个人努力反而呈反比例下降,群体绩效亦然。
2.越演越盛的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一个新的名词,它托生于谣言。谣言,古已有之。可以说,在印刷文化诞生之前,谣言便已经存在了,作为最古老的传播媒介,以语言的形式,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那么什么是谣言?学者们将其定义为:一种真实性未经相关主体证实,但得到广泛传播的有特定指向的消息 。学术界对网络谣言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是,网络谣言是在网络媒介中广泛传播开的未经证实的叙事、观点或评论 。网络谣言将谣言结合互联网这一新兴公共媒介,将谣言以“核裂变”的形式传播开去。使未经证实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大的爆炸性结果呈现在数以亿计的网民面前,将“广泛传播”诠释到了极致。
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据统计,中国个人移动终端的拥有量已超过10亿,除去不会使用自媒体的老人和孩子,中国现在的网络用户,是全国性的,是覆盖式的。那么可想而知,当一个谣言以病毒的方式蔓延于网络中,它的影响力,是如何的难以预计,而它造成的直接或潜在的社会危害,又当如何估算呢?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奔跑吧兄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
基于移动媒体终端的交互广告研究
“互联网+”与区域非物质...
卡通形象广告中“萌”元素的运用
青春微电影對弱势群体矛...
转型与重构互联网”對华...
谱写人性的华章――电影...
试论一步之遥中的元电影”意蕴【5119字】
试析日本忠臣藏”题材电...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