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山东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特色分析(3)
2.新闻事件现场的模拟
新闻现场感,就是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所呈现的现场效果。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有其滞后性。新闻媒体往往不可能同时同步完整记录下来,甚至多数新闻事件都是发生之后才知道,再经过对相关知情人士的了解,对事件因由进行准确接触。这时并没有摄录相关视频影像资料,只有较为准确的新闻事实,那又该如何报道?《拉呱》就很准确地引入“模拟现场”环节,并且较为合理利用。所以适度把握“模拟现场”这一手法往往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2013年01月04日首播节目《老汉醉卧街头,称不回家再喝两口》。讲述一个醉酒青年驾车被交警拦截,醉酒青年下车拔腿就跑。类似事件往往是瞬间发生,记者根本无法记录事件过程,《拉呱》就利用交警记录的相关影像资料,通过调查核实,在荧屏上展现的基本就是事件的原委。通过模拟再现的形式,利用类似场景,加之以镜头晃动来突出男子奔跑急促与慌张的神情,模糊朦胧中就很好地贴近主题。所以在运用过程中,只要把握得当,运用适度,就会融入到事件本身的氛围当中。这一点,在《拉呱》栏目中就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人文关怀+公益行动”的情感表达方式
《拉呱》栏目在情感表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很贴近老百姓生活。这种特点,是民生新闻栏目生存的根本之道。新闻事件就应该给人以警示作用,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拉呱》除告诉人们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之外,更多的是给与人们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在节目里我们经常看到小么哥批评那些不良分子,但只要运用适度,他们所表达的就是观众心底想要看到的。2013年01月17日首播节目《婆媳上演口水仗,老太打儿一巴掌》。讲述一老太五年前打了儿子一巴掌从此结仇,儿子五年没上门,原因是为一个小麦补贴存折而发生纠纷。经记者调查,找到儿子才发现,原来儿子早已经双目失明。经调解,最终缓解母子二人之间的矛盾。自始至终,《拉呱》都是以人文主义关怀来报到这一事件,情与理贯穿其中,给人感触颇深。其中也不乏主持人对当事人的关心照顾,话语间总会照顾到受害人的心灵感受。
《拉呱》从2006年来,成立“毫光工程”项目进行公益救助行动;坚持不断地救治因脑残而不能自理的男孩;电视义卖爱心白菜来帮助贫困家庭和已经取得不错效果的“小溪书屋”;《拉呱》多年来的公益行动,表现出强大的公益精神,并且为山东齐鲁电视台建立了较好的公益形象。
二、《拉呱》栏目特色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栏目形态艺术化,促使栏目风格趋向本土化
“本土化”是一个事物为适应当前所处环境而做的变化,通俗说就是要入乡随俗。“本土化”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就是使《拉呱》更贴近本土气息。因为本土化是地方民生新闻的优势,它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最能服务老百姓。
1.将新闻与艺术有机结合,实现新闻与艺术的统一
新闻和艺术本来是两个单独的个体。《拉呱》敢于创新,创作曲艺式新闻,将新闻和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新闻与艺术的统一。它不仅打破传统新闻就是新闻,艺术就是纯粹艺术的陈旧观点,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艺术融入新闻当中,并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甚至成为老百姓闲茶淡饭的话题。不难看出,曲艺式新闻发展模式弥补了传统新闻所带给老百姓深沉严肃的样式。《拉呱》作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一改常态,敢于创新,不是去模仿,而是针对自身需求,面向广大老百姓最真实一面,不仅缓解与老百姓之间的尴尬,而且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一种唠嗑的形式去解读新闻,并且被老百姓所接受。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现象分析
下一篇: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分开”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地市电视台微...
电视台出镜记者综合技能...
论地方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地方电视台推进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路径与战略
媒体融合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电视台转型策略
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