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燃火球参数的准确测量是分析含铝炸药热毁伤效应的基础,主要的火球参数有火球尺寸、温度与不同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等。其中关于火球尺寸与持续时间的测量方法已取得普遍认可,一般是在静爆试验场,使用高速录像与红外热成像仪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3]。而爆炸过程中后燃火球瞬时高温的测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对此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测温技术来获取爆炸瞬时高温。61479

迄今为止,测温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接触与非接触测温两类。接触测温方面,姬建荣等人根据塞贝克效应和传热学原理,利用WRe5/26热电偶对TNT爆炸产物进行了温度响应测试,获得了相应的温度曲线,分析了影响热电偶响应的因素,发现热电偶的指示温度与爆炸产物温度之间存在迟滞现象[4]。非接触测温方面,刘庆明等人基于光辐射原理,建立红外比色辐射高温测量系统并对燃料空气炸药分散爆轰过程的温度响应进行了实时测量,得到了FAE一次引爆型与二次引爆型的温度响应[5]。李燕等人在双谱线原子发射光谱测温的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石英光导纤维传输的瞬时实时双谱线测温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电压下导爆管起爆器的放电火花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放电条件下电火花的持续时间[6,7]。Samul Goroshin等人通过两个不同分辨率的光学扫描系统获取铝-空气火焰以及铝-氧-氩/氦火焰中AlO的分子谱带与非离子态的铝原子谱线,根据普朗克定律得出火焰温度与理论计算值接近[8]。孙晓刚等人将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于多光谱测温领域,针对连续测量金属熔点附近的温度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射率假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光谱高速高温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后又研制出了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9~11]。李云红等人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成像仪的测温原理推导出了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真温的计算通式,分析了系统发射率对温度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了红外热像仪精确测温的各种条件,论文网讨论了大气、环境以及热像仪自身对温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各因素对温度测量精度影响的理论曲线[12]。

根据含铝炸药的爆炸特性,分析目前主要测温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获取含铝炸药后燃火球参数的测试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针对含铝炸药爆炸瞬时温度测量的新系统,是本文的主要工作之一。

上一篇:双头电导探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下一篇:热毁伤效应的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聚乳酸无卤阻燃研究现状进展

国内外双燃料供气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沿海双燃料船国内外研究现状

后现代网络话语力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体育赛事场馆赛后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燃料乙醇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展望

燃料电池SOFC国内外研究现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