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焊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种待焊物质的焊接表面相互接触,通过微观塑性变形或通过焊接面产生微量液相而扩大待焊表面的物理接触,使之距离离达(1~ 5)x10-8cm以内(这样原子间的引力起作用,才可能形成金属键),再经较长时间的原子相互间的不断扩散,相互渗透,来实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根据连接时所加压力是否使基体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可分为固相扩散连接和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扩散焊可以进行内部及多点、大面积构件的连接,以及电弧可达性不好,或者熔化焊根本不能实现的连接;扩散焊是一种高紧密的连接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后,工件不变形,可以实现机械加工后的精密装配连接[14]。67699

扩散焊本身并不是一种非常新的连接方法,用锻焊方法连接纯铁和低碳钢已

有很长的历史了,中世纪著名的“大马士革剑”就是用锻焊制造的。自20 世纪的20 至30 年代以来,随着航空航天、电子和原子能等工业技术的发展,扩散焊技术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扩散焊在尖端科学技术部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异种材料,耐热材料和新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连接的主要方法之一,己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以及其他技术领域。发展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依赖它作为重要连接手段,未来的空间站或太空实验室的真空环境,是发展和应用扩散焊接的天然场所[15-18]。King 和Wczarski用钛研究了扩散焊接的不同参数,并提出了两个固体表面聚结的推理,该项研究已经用在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制备不同宇航构件有关的探索性工作中。俄罗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大量零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了扩散焊接技术,在其成熟型号PⅡ—120 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的燃气发生器、推力室等复合组件中均采用了扩散焊接技术,其焊缝强度均能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19]。论文网

在我国,扩散焊接技术在航天产品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曾对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上富氧燃气发生器身部S—03不锈钢(该钢是为满足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需要研制的一种新型马氏体不锈钢种)与QCr0.8 铬青铜扩散焊工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获得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20]。在文献[21]中, 试验料为厚度4mm 的工业纯铝L4 和紫铜T2 , 试板尺寸为50mm×50mm×4mm,迭合在一起进行扩散焊接。采用真空扩散焊设备,在520~540℃的加热温度下,当保温时间为60min 时,在Cu/Al 界面处可形成明显的扩散过渡区,扩散区域宽度约40μm。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Cu/Al 界面处扩散结合良好。在文献[21]中,采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可以实现25μm 厚度的99.99%的纯铝和7μm 厚度的99.95%的无氧铜的连接,中间层选用铝箔、铜箔,均为轧制态。连接工艺为在一定压力下使铝箔、铜箔紧密接触在一起,通过加热、保温一定时间,使接触点间的距离达到原子间距,原子、分子相互扩散后在界面上形成化学键而连接在一起。

上一篇:铝铜焊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城市文化形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能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保鲜剂对双孢蘑菇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

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展

连续-离散型状态观测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高转速搅拌摩擦焊的研究现状

贝氏体钢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现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