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浅析怀梆的地方性特点与唱腔特点(2)
2. 海神戏说。海神戏起初只是对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官府祭祀、民间祈雨
和庙会期间演出的歌舞百戏的统称。后来,这一带的各种俗曲小调和传奇故事渐渐被一些民间艺人搬上了戏台,并在长久实践中,梆子戏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逐步形成了怀梆。
对于怀梆起源的这两种说法,其实我更趋向于第一种,因为在怀梆代表性传统移植剧目《老少换》的剧情中就有明显的体现。《老少换》的剧情是:当时河南遭荒旱,于是在大街上设了卖人市,家住山西省洪洞县的马葫芦和冯林宝就来到怀庆府来买妻,结果家住怀川的王三姐(十九岁)遭到继母的虐待,被继母卖给山西省洪洞县马家集的马葫芦(吹冰十三岁)为妻;另一山西省洪洞县青年冯林宝(二十岁)受人捉弄,买了家住怀川的陈老太(五十七岁)为妻。这就说明当时怀川与山西早有商业往来。而这种贩卖人口的“商业”又会导致身在他乡的人怀念故土,当然肯定也免不了走亲访友。所以通过对《老少换》的剧情分析,十分符合第一种说法。
(二)怀梆的发展历程
怀梆在明朝末年初见雏形,清朝初期逐渐成形,有了比较正规的演唱形式,到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已发展成熟,并逐渐达到鼎盛时期。怀梆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明末清初时期,怀庆府一带的四大怀药、布匹、竹货等产品日益兴起,怀庆商帮为推销各种产品和扩大销售市场而大量的组织怀梆表演活动,从而加快了怀梆的发展。怀梆随着怀庆商帮的销售足迹逐步走向陕西、山西、河北、湖北等广大地区,虽然怀梆涉足地区广泛,可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发展还不够成熟,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制度。
怀梆在清朝时期逐渐规范化,有了比较完整的戏剧故事和比较复杂的表演形式,说的故事和唱的曲调都逐渐
系统
起来,演出场所也逐渐由村头、谷场逐渐扩大到市集、庙会。怀梆戏曲的演出很快博得了广大百姓的喜爱,直到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怀梆
艺术
已经达到了成熟和兴盛。怀梆已经逐渐成为各地人民认可的、别具特色的和最喜欢的地方戏曲种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怀梆深受各地人民喜爱,怀梆业余剧团迅速发展。武陟县的怀梆剧团从1950年到1958年,由二十吹冰个迅速发展到吹冰十吹冰个。沁阳县怀梆剧团从1953年到1957年,由 三十二个剧团迅速发展到一百多个。当怀梆形成独特的地方戏曲形式,并且达到成熟的高峰时,由于演出范围不同所接受外来影响的差异,他们便有了不同风格的流派—“东路怀梆”、 “西路怀梆”。“东路怀梆”主要以名老艺人崔福岭(1904-1999)为代表,他们的主要演出范围是焦作以东一带 。“西路怀梆”主要以著名老艺人张树柱(1892-1976)为代表,他们的主要演出范围是焦作以西一带 。他们的演出各具特色,并且独立门户,各有观众。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怀梆达到了鼎盛时期的时候,怀川大地上几乎人人都会哼上一两句怀梆的曲调,每个村都有着业余的怀梆剧团。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的业余剧团在古怀庆府地区顽强的活跃着,体现着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浅析《保卫黄河》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
探析胶州秧歌《扇妞》中“拧” “抻”的运用
南京⽩局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
流行音乐产品测试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阴阳学说在中国古典舞当...
论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特点及运用
潞府上党梆子的文化特色
浅谈均衡器在后期缩混中...
试析电影配乐的重要作用以《大鱼海棠》为例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