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差异。感知觉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大方面。听觉是音乐感觉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审美者对节奏、音质、时值的分辨能力上,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能力是音乐感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由于中小学生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相比,没有接受过有关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与接触过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学生相比,自身审美水平就存在差异。如欣赏二胡作品《赛马》时,学二胡的音乐特长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对于乐器声音、曲子的旋律以及感受音乐要素能力明显要好,对曲子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即使是相同年龄阶段的非音乐特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为它不仅依赖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同时也跟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有很大关系。

    (五)心境状态的差异

    心境一词在哲学、心理学中经常使用。心理学中理解为微小而持久的的感情状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表现为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容易被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所打动。就好像在心情低落时,更喜欢低沉、哀婉的音乐,而在快乐时更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一样。八面楚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传在公元前202年,楚国和汉国两国争斗,双方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进行决战,十万楚军被三十万汉军围住。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汉方为了扰乱楚方军心,降低其军人的战斗力,就让士兵们集体唱起了楚国的歌曲,由于楚国的士兵大多数都已经离开家很久了,厌烦了这么多年打仗的生活,所以,慢慢的楚军中就有人跟着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也就丧失了战斗力。

    总之,音乐审美过程是具有差异化的审美过程,同时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的影响。我们既要在审美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同时也要兼顾审美,这是链接个体存在走向集体存在的纽带。因为审美化和艺术化之间总存在着一些联系:审美不一定是艺术,但艺术一定是审美!

    四、由此引发的思考:教师该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哪种音乐风格的问题。一个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类型,跟其性格、精力、文化程度等有关。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尊重审美者个人音乐喜好的前提下,进而进行的更加深层的音乐教学,把健康、自然,对人类社会有好处的的音乐展现出来,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指出,音乐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慢慢的学会感受、理解、体验音乐。那么在此前提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呢?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简要分析。

(一)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与多听音乐作品是离不开的,听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开始懂了,这是一个从量变的积累的积累到质变的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要经常去听。刚开始可能只是一种朦胧的感受,但如果坚持听,就会逐渐感受到音乐的改变。无论是节奏的变化还是感情旋律的变化。那么,积累下去,就能慢慢的懂得音乐了。广泛的听取各类型的音乐对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时很有帮助的,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只有靠多听、多感受,才能慢慢的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水平。

上一篇:浅析舞蹈中的表情
下一篇:浅析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流行音乐产品测试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之我见

宿迁市农村基督教音乐活...

淮安市中学音乐课合作编创教学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先声教会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新体系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