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潢川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毕业论文+艺术特征(5)
还有,由于经济的拮据及各方面条件限制,成立的“十八番俱乐部”也濒临解散。
(三)曲谱拯救工作需常态化
在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曲谱是文化的主体,但是曲谱保存的重视度不高。历史上潢川锣鼓代表作《十八番》有100多个曲牌组成,但现存的仅有60多个曲谱,且大部分不完整,曲谱即缺失严重又缺乏相应的拯救措施。
通过此次采风我发现,只有潢川锣鼓的代表作《十八番》有唯一的传承人,其它曲目较少被记载,如《潢川县地方志》、《潢川县文化志》此类书中鲜有曲谱及传承人记载。这样会使在以后的学习查阅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记载,导致这些优秀的传统曲目流失。因此,曲谱拯救工作刻不容缓。
1976年、1977年两年间,在潢川县文化馆专职干部王平安、丁嘉宝的搜集、整理下,编辑印发了《十八番演奏技法》,从而使《十八番》有了有据可依的演奏教程。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工作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在潢川县各文化部门与民间艺人的积极配合下,《十八番》经过多年挖掘、收集、整理,已逐步完善,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独具一格的民间打击乐,不断收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河南卷)、《河南省
舞蹈
集成》、《潢川县志》、《潢川县文化志》、《光州文史资料》。
虽然搜集整理工作仍在进行,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进展较慢,并且没有连续性,在民间还有大量锣鼓曲谱比较混乱,有待整理。以《十八番》部分鼓谱为例:
图表4:《十八番》鼓谱(详见附录4)
此图为毕振钛老师整理的没有出版收录的鼓谱,我们可以看到谱面非常粗糙、混乱,本文来自吹冰/文(论"文?网,
毕业论文
www.chuibin.com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整理,这样对锣鼓未来流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提高搜集整理工作的系统化与有效性迫在眉睫。
四、潢川锣鼓进一步的保护传承
(一)传承文化,传承经典
潢川锣鼓这一具有地域文化的锣鼓乐种,在它身上体现了当地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是时代发展的经典产物,而保护好这种文化与经典首先要从保护“传承人”和“传统曲目”出发。“传承人”作为传承与发展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承载着锣鼓的知识与技能。在采访中,毕老说:“像他这样的老一辈艺人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已去世,有些因为生活的原因而改行 。按照中央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我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保护那些历史的传承人,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最大的保障,还要给他们的建设性意见给予支持与鼓励。
采访中我发现,虽然现在对锣鼓的鼓谱进行了部分搜集、整理,但是文字
材料
只有简单的概括,没有系统的论述。在新曲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对于那些流传已久的传统曲目,我们可以采取聘请专业人士采用现代设备进行录音、录像,将潢川锣鼓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录制成影视资料或制成正规曲谱,修订成集成书,也可以把像毕老师这样的老艺人整理的曲谱收集整理,编辑成册,以便于后人查阅,进一步的借鉴与发展。
(二)与时俱进,创编新曲
目前在演出的锣鼓曲目大部分都是老一辈艺术家口传心授的经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步走向现代化,时代气息浓厚,部分曲目的演奏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本着“精髓不变,形式多样”的原则,锣鼓急需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曲目来充实人们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年轻的专业音乐人可以通过采访老艺人的方法,把传统曲目及技法记录下来,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在旋律走向,乐器选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创作出有特色的锣鼓曲目。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浅析格林卡《幻想圆舞曲》的创作特征
下一篇:
浅谈民族舞创新中与现代舞的融合
试析舞蹈练功残及其社会影响
论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特点及运用
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创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遗忘的时光舞蹈编导
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技与艺
山西太原舞蹈培训快速发展的新思考
浅析鼓子秧歌中稳的动态...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