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鳟鱼》创作于1817年,是舒伯特根据德国诗人舒巴特的诗谱曲而成,极具抒情性和艺术性的歌曲,是舒伯特经典艺术歌曲作品中的一首。这一段时间正是舒伯特生活发生转变的时间,他辞去工作,孤身步入文也纳,无依无靠的他一步一步走向了贫穷。当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势力恢复后,最为黑暗的年代,人民苦难不堪。在这一时代的背景下,统治者的黑暗形象正好跟《鳟鱼》那个令人愤怒的渔夫形象相吻合,充分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憎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
二、艺术歌曲《鳟鱼》的艺术特征
(一)调式色彩
    舒伯特在创作艺术歌曲中,时常出现大小调转换及上下三级和主调对置、变化音与不和谐和弦忽然出现、改变音色表现歌词情绪和不同音或和弦的相互混搭,以突出歌曲的魅力。在他的作品《鳟鱼》中就有所体现,就像在此曲的第一、二乐段中使用降D大调,明朗的调式形象的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好及鳟鱼在河流中的逍遥自在。接着一段急促低沉的间奏衔接到第三乐段,这一乐段由于歌曲情绪的转变,调式也由明朗的降D大调转入它的同主音小调,逐渐紧张的旋律和伴奏音型使得情绪变得压抑、灰暗,不仅描绘出浑浊的的水面也表现出渔夫的残酷及主人公对小鳟鱼的怜惜之情。
(二)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由三段组成的“变化分节歌”式的抒情歌曲,主要调性是降D大调。[1]第1--6小节是歌曲的前奏,活泼流畅的旋律、欢快跳跃的节奏、伴奏引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小鳟鱼无忧无虑、自由欢快的游走与河流之中。也为歌曲前后呼应奠定基础。歌曲的第一段是7--26小节。这一段中平均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五局。第一乐句a乐句在属七和弦上结束;第二乐句a’在属和弦上结束;第三乐句b在主和弦上结束;第四乐句c在k四吹冰和弦上结束;第五乐句c’在属七进行到主和弦的完全终止。此曲第一乐段A段运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流水般旋律体现出轻松愉快的场景。A段之后连接一段间奏(27--30小节)间奏的伴奏织体跟开始的前奏一样,把旋律一步一步推进第二段。
    歌曲第31--50小节组成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的前半部分是A段的完全在现。虽然同样采用降D大调跟相同的材料、相似的旋律,但是却表现出了惋惜、激动、轻松、焦虑、不安等错中复杂的音乐情绪。描绘出渔夫对小鳟鱼安逸自在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情此景映入主人公的眼里,他对小鳟鱼安危十分紧张,焦虑。这样的描述对下边旋律的走向有着铺垫的作用。接着经过四小节的间奏到达歌曲的第三段,也就是高潮部分。作品用通过转调的三句新乐句体现歌曲的最高情绪。最后完全在现第一段的最后两乐句。这段描述渔夫为了钓起小鳟鱼而失去耐性,弄混河水的情景。这段旋律前半部分欢快、流畅,转调后旋律变的急促、激烈,形成极大反差。表现出主人公愤怒不满的心情,从而推出歌曲的高潮。最后四小节则是歌曲的结尾部分,再现了前奏旋律,呼应主题,突出终止感。
(三)旋律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优美的旋律是用来表达情感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有时流露着单纯亲切的气息,有时又有激动带着忧郁的基调;他的旋律还有着犹如民歌般的质朴,同时还有着诗词般的内涵。在《鳟鱼》这首作品中把鳟鱼逍遥自在游弋与清澈河流中的画面表现的美轮美奂。在这首曲子中旋律线条基本是平稳柔和的。欢快跳跃的旋律走向,连续的半分音符和开头弱起小节等,无不为歌曲营造出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全曲主要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明亮、欢快活泼,小鳟鱼欢快的游荡于一望无暇的河流中的画面不知不觉映入眼帘;第二乐段的旋律用与第一乐段相似的旋律,但是却表现出了惋惜、激动、轻松、焦虑、不安等错中复杂的音乐情绪。描绘出渔夫对小鳟鱼安逸自在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表现出主人公对小鳟鱼的怜惜;第三乐段旋律有了明显变化,较多的同音反复像是主人公喃喃自语着,接着在歌曲即将结束的时候,再现了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
上一篇:歌剧选段《像天使一样美丽》的演唱分析
下一篇: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诠释与演奏

南京⽩局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

浅谈均衡器在后期缩混中...

二人转艺术的审美特征

戏曲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声乐及作品艺术浅谈

论二胡曲《新婚别》的艺...

《蓝色爱情海》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方法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