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纪20年代, 上海著名业余音乐团体大同乐会的郑规文柳尧章在汪显庭传谱的基础上,改编为以琵琶领奏的丝竹合奏曲, 更名为《春江花月夜》[2]。乐曲各段标题分别为: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洄澜拍岸、8桡鸣远濑、9唉乃归舟及10尾声(见谱例1)[3]。这是第一次对琵琶曲的大改编。据说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意境就是此曲的创作来源。所以诗曲同名,至今流传颇广。

七二年黎英海先生将此曲改编为钢琴曲。在刘庄适用于木管五重奏后,陈培勋又改编成交响曲。原曲因为颇受欢迎不仅改编成各种器乐曲,还以合唱套曲的形式出现过。

2.2  《夕阳箫鼓》的长笛改编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学艺术迎来了至“文革”断层后的喷薄期。一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标语响彻人心,文化循根,传统民族的音乐在创作上焕发新生,曲家们因其独特性和历史性愈发珍惜重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纷纷创作或移植改编传统音乐,其中就有了本曲。在李方圆版与民族管弦乐版中皆分十段(见谱例1),而长笛版从前两曲中提取五段乐思:1、散板2、快板(“回风”与“却月”两个主题)3、加花变奏(稍快的“水深云际“)4、回原速换头合尾(“逥澜拍岸”)5尾声。

此曲很好地承接了原曲的精华内容,又新颖的引入了西方当代长笛的吹奏技法,使用了打键音、呵气音、泛音、哑音等吹奏技法,仿拟中国民间乐器鼓、洞箫、古筝、琵琶等的音效。使此曲既融合了西方的豪放热烈的音乐形式又有清雅古朴的东方音乐特色 。

这首长笛改编曲是在我国长笛吹奏技法相对匮乏的情况下, 谭先生将民族古曲改编成西方乐器演奏曲的, 他使中国民族音乐内涵与西方现代技法完美巧妙地结合,特点鲜明。为中国长笛吹奏技法注入了新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这种新的音乐融合形式为中国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我国长笛发展历程上可谓创举。对我国的长笛教学与演奏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与途径
下一篇:浅谈舞蹈训练中技术性保护

阴阳学说在中国古典舞当...

浅谈均衡器在后期缩混中...

试析电影配乐的重要作用以《大鱼海棠》为例

试论歌唱表演前的案头工...

浅谈龟兹乐东渐对琵琶曲...

浅析短片《天空中的地蛋》的配乐设计

单簧管在管乐团里的作用...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紫陵阁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组态王文献综述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