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浅析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情感轨迹变化和传承发展(4)
三、《胡笳十八拍》的传承及发展
(一)《胡笳十八拍》音乐的结构特点
该琴歌的十八段歌词并不采用统一、严格和规范化的结构。它们不仅内容跌宕起伏,而且各段的句数以及句子的字数也常有变更。如:“一拍”十二句,以七字句结构的句子为主;“二拍”减为八句;“八拍”再减至吹冰句,但每句字数又增至十一字。《胡笳十八拍》音乐的各拍具体生成过程虽然令人难以预料,但其随机处理中,却存在有一定“合理性”,即符合中国古代哲学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生成过程。
例如“二拍”共八句。“二拍”拍头的“句序颠倒衔接”不仅给人以“随机处理”的印象,而且由于音乐句序变化促成了旋律“由低向高”的“上三度模进”发展,所以比“一拍”在结构功能上更具有“启动性”,也为后面音乐能在总共八句的句幅内,较迅速地对“一拍”音乐
材料
“概要性地汲取和发展”提供了方便——这后一种自由处理,也体现有某种随机性。
再如“九拍”的“拍头”又回到了“一拍”第一句的音乐,但也只再现了一句,此后出现新乐思和继续展开,所以,它好象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但是,由于“九拍”位于“十八拍”整体结构的中部。[3]好象音乐进行到一半,又突然回眸盼顾,以求能与“一拍”遥相呼应:又像是一种继续向后发展的“新起点”(复起)、新路标。它也符合叙事琴歌一波三折的内容表现需要,所以此处“随机的回归”也包含有某种“合理性”。
在《胡笳十八拍》的音乐构成过程中,也运用了一些偏重于理性组织的音乐逻辑手法,它们主要表现在不同拍与拍之间的合头、合尾关系等。二拍、三拍、七拍、八拍、十拍、十三拍、十四拍等,则不仅音乐的“拍头”材料十分相似,而且拍尾也很类似——音乐都从角音始,结束于羽音。
(二)《胡笳十八拍》的形成与流传
古琴是汉民族的一种典型乐器,其存在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早在“古史官”所作的《世本》中,就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瑟一说。琴歌的历史略短于琴的历史。从“ 琴瑟友之”、“ 爱伐琴瑟”、“琴瑟在御”、“鼓瑟鼓琴”、“琴瑟击鼓”、“吹冰誉如琴”等诗句中, 可以知道七弦琴艺术在西周时代已经兴盛。到春秋战国时候, 琴歌便以“弦歌”的名义广泛流传了。[4]关于这种弦歌的歌唱方式, 由于琴歌采用相和的方式,所以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即兴歌唱, 不容易记录下来。二是它非常接近自然语言。一直到唐代,相和形式仍然是琴歌的主要形式。即使在当时的琴歌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唱奏形式的表现。如很多琴歌以琴曲本身为描写对象。李白《堆朝飞》:“《雄子斑》奏急管弦, 心倾美酒尽玉碗”;阎朝隐《明月歌》:“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一直到唐五代,“间奏”、“相
和”、“弦歌”、“一弹一唱”仍然是琴歌的主要方式。
但琴歌还有一种“ 著辞”的方式。此即所谓“正文对音”,是一种乐歌性质的琴歌。它起源很晚,大约在曹魏。到隋唐时代,因声度词的曲子歌唱普遍繁荣起来,影响到了琴曲,琴曲著辞形式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著辞成了琴歌的一种辅助方式。琴歌的演唱方式使其体裁和传播特点有别于其它韵文。为了了解它,我们可以建立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浅谈豫剧发展及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下一篇:
《红楼梦》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对剧情发展的作用
浅析短片《天空中的地蛋》的配乐设计
浅析《古老的歌》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从点线面浅析云手在古典舞身韵中的审美特征
浅析古筝名曲《东海渔歌...
浅析鼓子秧歌中稳的动态...
浅析笙的音色变化与控制...
浅析中阮乐曲《思路驼铃...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组态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紫陵阁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