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其昌书法美学思想简介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82岁),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又号香光居士,松江(现属上海一带)。万历十七年(己丑,公元1589年,35岁)进士,以书法名重文坛。历官四十载,位至九卿,郊游甚广,又因官职、籍贯、谥号及著述等,而有董学士、董华亭、董文敏、董容台之称。

 董其昌一生不仅热衷政治,喜爱书画,又是中国书画史上官阶最高者之一。晚明书画史上由董其昌自导自演的山水绘画分“南北宗”的讨论,引发了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学术讨论,至此奠定了董氏在书画史上不朽的地位。同时,他一生不但精通哲学、诗文、书画、鉴赏,并且收藏宏富,见识广博。据《明史·文苑传》记载: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世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董氏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之大、声誉之隆。董其昌既是画家、书法家、鉴赏收藏家,又是美术评论家。他所遗留的书画被后人争相购买,其著作丰富,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容台别集》、《画旨》、《画眼》等。其书画理论丰富,与当代文人及禅家来往密切,书画见解独特,出发点新颖别致,是将禅宗思想与绘画、书法联系最恰到好处者。他与当时文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钟并称,他最大的影响就是提出了绘画“南北分宗”的说法,而他在书法的创作实践中引入了“以禅喻书”的观点。

上一篇:何绍基对颜书的学习和借鉴心摹手追颜平原
下一篇:浅论萧娴的擘窠大字古朴天成雄强豪迈

水彩创作的空间运用

浅谈科普型APP的界面设计与用户需求的关联

阿方斯·慕夏作品中装饰性的研究

新表现主义下的时代面孔...

我对莫兰迪的理解及学习

寿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定格动画中的镜头运用与特性浅析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