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青春”题材绘画与“时代精神”的关系(3)
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将青春解构成梦境的语言,而后现代的艺术家们则记录了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和空前消费带来的青春的商业化进程。
纵观西方美术史的进程,我们都可以在其表现青春题材的绘画中,一窥那个时代的社会总体特征的影子,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什么样的青春景象。
2.2 青春题材绘画在中国油画中的主要表现
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同样以表现青年人的生活状态为主的青春题材是各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的集中显现。建国后及文革时期的绘画,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体现出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的青春岁月的同时,也带有以意识形态指导绘画创作的鲜明痕迹,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思想彻底被一个“红光亮”的世界取代了。在这个时期画家只被允许塑造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艺术的创作几乎被定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画面中充斥着样板化、红光亮的青春形象。
经历了“文革”动荡的七十年代, 则是对文革绘画的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给大多数人心目中只留下闪烁的片段记忆。在他们的心目中,英雄主义的大墙已开始崩塌。这是一个主流意识形态“消解”的时代, 精神支柱逐渐倒塌,精神的无所依托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反应往往是对现实的空虚和迷茫。而这些反映在中国的艺术界,使之产生了与之前不同的效果。 “新生代”中较早选择青春题材的画家是刘小东。 这一时期的伤痕绘画以及稍后出现的“近距离”绘画,从去个体化的社会总体阶级意识形态绘画,回归到个体对时代和生活的真切体验,是对这一深刻转变的集中反应。青春伤感的基调贯穿其中,弥漫着对时代记忆的诗意化的咏叹。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分水岭,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表现青春题材的绘画,在精神状态、内容形式上都有着迥异的变化。人们从对过去的记忆和反思转为对青春之美的关注和展现。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方式,唯美与个性化则是这一时期画面的主基调。
90年代中国经济的起飞,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享受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苦难记忆”,由于经济、物质所带来的冲击使得社会中基本的道德标准被动摇,一些新的标准却并没有随之成熟的建立起来。这使得生活在这种小环境下的个体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这种环境下,中国艺术不仅表现在视觉方式的更新中,而更多地反映在与艺术有关的精神变革中。精神上的突变在中国艺术上的体现就是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丧失以及对于崇高的结构过程的开始。加速商品化的社会、正常的艺术教育和五光十色的图像化世界使他们艺术中的所指转向对消费景的记述,在对消费现象的展现的同时,以卡通和pop的手段,对图像进行了空前的消费式的借用。
青春题材绘画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的时代精神的变化。“青春”题材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也一直出现在不同的阶段绘画里被反复上演。青春题材创作的表现空间和潜力,正在被新兴的群体、艺术家、评论家所关注,对青春题材的作品进行梳理,逐渐成为对绘画史的重新审视和有益补充。
三、 青春题材的表现方式
青春题材的内容形式表现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各时代主流的表现形式。文革及文革期间产生了革命现实主义,以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场景。以多人物的场面描绘为主,以人物的显著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内在的精神状态,带有明显的叙事情节性。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平面漫画假三维动画化制作研究
下一篇:
现代装饰浮雕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禅”子渔茶舍室内空间设计
“糖衣炮弹”糖果系列设计插画海报包装设计
苏轼楷书中“尚意书风”的体现
邓石如的篆书对“二李”笔法的变革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
“Re-birth”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影字”字体设计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