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吲哚及其衍生物
随着人们对靛青的研究,吲哚化学开始发展起来,继而转化为靛红的研究,然后是羟吲哚。1866年,阿道夫•冯•拜尔用锌粉将羟吲哚还原成吲哚,三年后,他假设出了至今仍然被大家所公认的吲哚结构。直至19世纪末,人们对于某些吲哚化合物的认识,也仅将其作为重要的染料来看待。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人们逐渐对吲哚产生强烈兴趣,因为在很多重要的生物碱中,吲哚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基团,例如色氨酸和植物激素[4,5]。
1.1.1  吲哚类化合物简介
吲哚是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又称苯并吡咯,由一个吹冰元苯环和一个五元含氮的吡咯环构成的双环结构。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为吲哚和异吲哚。由于氮的孤对电子参与形成芳香环,故其不属于碱,性质与简单的胺也有所区别。因多在室温下为固体。自然状况下存在于人体粪便中,伴有强烈的粪臭,但当处于很低的浓度下时,吲哚也会有类似花香的愉悦气,是许多花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吲哚与异吲哚结构
图1-1 吲哚与异吲哚结构
1.1.2  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吲哚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最初是由靛蓝降解而得。传统的制备吲哚的方法是采用煤焦油分馏法,煤焦油中大约含有0.2%吲哚,从煤焦油的220~270℃馏分中除去强碱和苯酚,然后和钾一起在100~125℃加热,生成吲哚钾,水解后,精馏、重结晶精制得到产品[6]。由于此种合成方法分离装置复杂且资源有限,能耗大,因而化学合成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已经工业化的主要路线有苯胺法、邻氯甲苯法和邻氨基乙苯法[7]。
(1)苯胺法(图1-1 路线A)
将苯胺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N-β-羟乙基苯胺,向其中加入熔融的氯化锌,混合加热,经脱水、闭环等步骤化合而成,而催化剂的选择在本条路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邻氯甲苯法(图1-1 路线B)
将邻氯甲苯经氯化、氰化、氨化、脱水四个步骤制得吲哚满,然后还原脱氢制得吲哚。这种方法将邻氯甲苯作为原料,有效利用了甲苯氯化所形成的副产物,经济、高效、环保。
(3)邻氨基乙苯法(图1-1 路线C)
邻氨基乙苯在氮气保护下于550℃发生脱氢环化反应,反应过程需硝酸铝(或三氧化二铝)存在才能进行,经过减压蒸馏得到二氢吲哚。再于640℃下再次脱氢,得到目标产物吲哚[8]
上一篇:模拟微重力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重组腈水解酶产生菌的发酵产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上海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评价研究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多肽的化学合成与生物表达

新药尼拉帕尼分析方法的研究

柴胡舒肝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桑叶咀嚼片的研制及其1...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