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领域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过程,而之前学者们更多的关注静态的元认知知识。对大多数使用“元认知”这一术语的研究者而言,元认知主要有对认知过程的监测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这两个方面。因此在元认知的动态过程中,元认知调节是核心,而“自我调节”是关键所在。根据之前学者的说法,元认知调节至少包括六个子过程:(1)预测,在事情和任务发生之前,对其进行的评估;(2)计划,指个体对将要进行的行动策划,确定目标心向,选择方法的过程;(3)策略选择,指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对如何进行活动的任务的选择;(4)监测,指在任务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进行反思调整;(5)修正,指个体对监控中得到的信息进行补救,进行调整;(6)评价指事后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反思[7]。源.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元认知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延展,自我心理学为元认知提供了理论支持。

 莱布尼兹的统觉学说。莱布尼兹是对元认知进行理解并提出统觉的概念的第一人。心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可将心灵的发展分成连续不同的系列或等级:最低级的单子是一种微觉,如无生物;较高一级的,如动物;更高一级的单子,除了记忆知觉外还有统觉,比如人。莱布尼兹认为,统觉就是自我意识。可见,莱布尼兹的统觉与元认知的实质是一样的,是一种反思活动,只是统觉较为简单而已。

詹姆士的自我学说。他是真正研究自我意识的“科学研究之父”。他的理论为元认知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他的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关系与元认知的相关理论非常相似。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人格的构成划分为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冲动;前意识实质上就是潜意识中被召回的部分,它的位置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相当于意识的守卫一样,当前意识暂时失效时,被压抑的本能冲动就会通过伪装进入意识。再后来弗洛伊德将人格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作用非常相似。

   元认知的研究趋向。从单维视角到系统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重理论研究到中应用、从研究行为指标到研究脑机制。元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学生个体因素和教师因素。

上一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情绪脑机制的研究进展

初三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疲劳的相关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一次...

三二连读高职护理专业毕...

科研能力對护理本科毕业...

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毕...

初三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与疲劳的相关研究

初三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