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耐火等级设计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果出现火势迅速扩大蔓延的情况,很大情况下是由于建筑物中不耐火的建筑结构和可燃物装修材料所导致的。通过对该会议综合楼内所用的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深刻了解,这两者是影响火灾的重要因素,确定该会议综合楼的耐火等级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主要因素有:1)建筑物的规模、高度;2)建筑物的用途、重要程度;3)火灾危险性;4)火灾荷载等其他因素。
2.1建筑类型
根据工程概况可以得知,该会议综合楼为多层综合建筑,建筑高度为19.25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2.1.3条的规定:如果一栋公共建筑中发生火灾,并且这场火灾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巨大数额的财产损失,容易引发极其不良社会讨论及社会影响的,那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栋重要公共建筑;在《建规》的表5.1.1民用建筑的分类中我们可以得知:一幢公共建筑,如果它的高度没有超过24m即不是高层,我们称之为多层民用建筑。
由此可知,该会议综合楼是一幢重要公共建筑,属于多层民用建筑。
2.2建筑耐火等级的确定
该会议综合楼属于多层民用建筑,是一幢重要公共建筑。根据《建规》第5.1.3条中规定:多层的重要公共建筑,考虑到此类建筑普遍存在伤亡重、损失大、影响坏的特点,因此这类建筑在设计中至少应为二级的耐火等级。
结合该会议综合楼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设计的思想,该会议综合楼的耐火等级可以仅设计为二级。
2.3本章小结
该会议综合楼的建筑高度为19.25m,属于多层民用建筑,是一幢重要公共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总平面布置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计算判断所要设计的建筑与其四周建筑的垂直距离即防火间距,以及计算判断所要设计的建筑的四周的道路以及空地情况来设计消防车道的形式,从而完成对所要设计的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通过对建筑总平面的合理布局,为外界消防灭火力量提供快速通道加快火灾扑灭效率,挽救被困于火场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当所要设计的建筑发生火灾或与其相邻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使他们两者之间防止由于辐射热等的传递从而互相引燃的,并且不阻碍消防扑救的垂直距离,我们将其称之为防火间距。
当发生火灾时,能够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我们称之为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上不允许停放其他车辆,以防止火灾发生时道路堵塞,影响救援。
3.1防火间距
会议综合楼的右后方是教学楼,共有九层楼,是一幢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会议综合楼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为20m。
根据《建规》GB50016—2014中表5.2.2中查找到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大于9m。会议综合楼和教学楼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规定。
会议综合楼的左后方是人才公寓4#,共有三层楼,根据《建规》表5.1.1可以判断出人才公寓4#也是一幢多层公共建筑,因此耐火等级也为二级,两幢建筑物之间距离24m。
根据《建规》中表5.2.2:两幢耐火等级为二级的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m。会议综合楼和人才公寓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规定。
会议综合楼的正后方有一与之相连的求实亭,耐火等级为四级,两幢建筑物之间距离31m。
根据《建规》中表5.2.2:两个底部相连的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大于9m。会议综合楼和求实亭之间的防火距离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