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最大限度的节省材料运输中的不必要费用,企业要节省这一开支,就得在保证物料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需数量的物料按照固定的顺序送达指定地点;

(3)要从运输的便利性出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作用;

(4)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5)企业可以给工人与设备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设定一个合理的空间距离,以便工人摆放工具、操作设备以及来回走动;

(6)由于空间本身存在着许多制约问题,导致车间面积不够充分科学地被利用,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要因地制宜,利用便与工人操作的地方,以合理的方式摆放设备;

(7)考虑设备本身特点和便于工人工作,设备应安排在照明条件好、防震性强的地方;

(8)要防微杜渐,做好预防事故和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工作,做到高瞻远瞩【5】。

2。3 系统布置设计SLP

2。3。1 SLP的概述

1961年,美国的Richard Muther应用了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的方式提出了系统布置理论(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通过对物流及作业单位的相互密切关系分析得出合理布局的技术,对车间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计算中需输入的作业资料是P(产品)、Q(产量)、R(生产路线)、S(辅助部门)、T(时间)。将这五个要素作为原始资料,对车间作业进行划分,并分析各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物流、非物流分析表,作业位置相关图来确定各单元间的距离,再通过一定的调整提出改善方案。

2。3。2 SLP的设计步骤来.自^优+尔-论,文:网www.chuibin.com +QQ752018766-

有了P、Q、R、S、T这五项原始资料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布局设计,步骤如下:

① 收集原始资料 

在确定P、Q、R、S、T这些原始资料后,对作业单位划分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作业单位的的规划。

② 物流与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分析

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物料的移动是物流分析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也会有许多辅助部门,这些部门是非物流因素占主体,所以在考虑作业单位的关系时,要把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结合,然后按照物流强度等级进行量化计算,重要程度划分成超高物流强度(A)、特高物流强度(E)、较大物流强度(I)、一般物流强度(O)、可忽略搬运(U)五个等级,将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表结合成综合相互关系表。

上一篇:美最时公司基于滚动计划的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面向敏捷制造的宏达企业混流生产管理研究

基于干中学理论的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研究

企业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问题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丹阳飓风...

女性高管政府补助企业研...

商品零售企业华润万家库存管理方法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有效控制研究

某化工企业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