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性化

从传播内容上看,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内容极具个性化。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想说的发表出来。例如同一则新闻,有十个人参与、传播就可能有十种不一样的声音。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基本上无个性化可言。

4。事后控制

    从内容控制方式上看,自媒体平台是以“先出版后过滤” 的控制方式运行的。绝大多数的信息、言论是在发送出去之后才来进行监察过滤的,这是一种事后控制。而传统的媒体是要在编辑部审核过关后方能发表面向大众的,这属于事前控制。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暴力概述

在我国,网络暴力的出现几乎是与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在2006年发生于论坛的“虐猫女”事件和“铜须门”事件一般被认为是我国网络暴力出现的标志。十多年过去了,网络暴力并没有减少的趋势。比如近年发生的比较知名的事件有“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陆家嘴事件”等都提醒着人们,网络暴力还潜伏在各各角落,机缘成熟时就会被触发。

(一)网络暴力的含义

本文认为: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对他人有目的或无意地使用非理性言语攻击乃至扩展到现实里的行为性干扰,造成他人心理、生理、社会生活等方面伤害的群体性行为或个人间行为。

(二)网络暴力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暴力,如下文所言。但是这些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同一件网络暴力事件,可以既是群体型又是无意施暴型,或者既是个体型又是言语攻击型。

1。群体型与个体型

根据网络暴力参与规模,可以分为两类:群体性与个体型型。

例如获得大众高度关注、一时轰动的“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此类网络暴力网民集体参与,非个人之间的行为。意思是此类网络暴力往往是众多的施暴者针对个别受暴者。所以称之为群体型网络暴力。这一类网络暴力是被绝大多数网民认知并谴责的,大众普遍了解此种网络暴力。

但浩瀚无边的网络上还有许许多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网络暴力行为,它们因为没有吸引眼球的爆点所以不被大众关注,没有形成某个事件,所以不被了解。而他们多数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暴力行为,非群体参与。即是个别的施暴者针对个别的受暴者,施暴者同时也是受暴者,受暴者也是施暴者。所以称之为个体型网络暴力。如事后被曝光的“贴吧两人互骂一年”的帖子就属于个体型网络暴力。此类也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表现,但它很多时候不被重视。文献综述

2。故意施暴型与无意施暴型

从动机、出发点上看,可以分为故意施暴和无意施暴。

即有的网络暴力是有施暴动机的,是施暴者有意为之的。有的则非以暴力伤害为出发点的,而是围观群众无意造成的。这里仅列出分类,不就此问题进行过多分析,留待下文动机分析时细说。

3。语言攻击型与行动攻击型

根据网络暴力的手段,可以分为语言攻击型与行动攻击型

语言攻击型网络暴力是指由调侃、奚落、戏谑、谩骂等口头伤害组成的非理性言语攻击。也叫线上攻击。

行动攻击型是指由人肉搜索、揭露隐私、电话骚扰等现实手段等组成的行动性干扰。也叫线下攻击。

在群体型网络暴力中,施暴者群体往往是言语性攻击和行动性干扰组合使用,在个体型网络暴力中则多是施暴者与受暴者互以非理性言语攻击为主。

上一篇:中型电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蚂蚁花呗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90后自助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分析

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自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整合营销传...

个体化时代的空巢青年研究上海市的田野调查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研究以镇江为例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