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食资源
民以食为天,福州的特色小吃花样繁多,极具地方特色。常见的特色小吃有鼎边糊、鱼丸、肉燕等。在福州的传统中,立夏当天有吃鼎边糊的习俗。正宗的鼎边糊做法是将铁锅刷上油,锅底烧上放有虾米、牡蛎、香菇等佐料的高汤,将一碗米浆均匀挥洒在铁锅边缘,并用铲子铲入锅中。无论冬夏,来一碗香喷喷的鼎边糊,好吃又解饿。鱼丸和肉燕是最具闽都特色的“肉包肉”的制作方法。鱼丸的外皮是用搅打成泥的鱼肉制作而成,再包裹上猪肉,就成了圆溜溜的鱼丸。肉燕的燕皮是将捶打成泥的猪瘦肉与甘薯粉相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薄薄的纸片状,再包上猪肉馅,就制成了肉燕。这些闽都特色小吃全都可以在三坊七巷内一站式解决,景区汇集了许多闽都美食店,比如木金肉丸店、永和鱼丸店、鼎边糊店、同利肉燕老铺。
3.建筑资源
三坊七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巷内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唐末五代是福建人文启发之初,诞生了三坊七巷的基本格局。宋代,福建文化大爆发,三坊七巷入住了宋太宰余深、国子祭酒郑穆、名儒陈襄、名士陈烈等。到了清朝中叶时期,福州迎来了一个科举盛世,那时的三坊七巷内出现了许多科举佳话。黄巷4号被誉为五子登科宅第;文儒坊47号的陈承裘吹冰子科甲,其中长子陈宝琛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三坊七巷的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名人典故,记载着福州古往今来的历史篇章。
4.民俗资源
三坊七巷内设有福建民俗博物馆,展示近千件闽都各个时期的古典家具、木雕、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还会结合福建岁时节庆等民风民俗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文物展览,是体验福建特色民俗文化的绝佳去处。三坊七巷内也有不少体现闽都民俗的商铺,比如福州百年老店米家船裱褙店、瑞来春堂、沈绍安脱胎漆器店等。除此之外,三坊七巷中轴线上分布着体现闽都民俗的青铜雕塑,有裱褙、花灯、当铺、问诊、刻书等雕塑主题,生动地展现了闽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民风民俗。三坊七巷内的水榭戏台是表演福州特色戏曲——闽剧的平台。闽都大观园则是再现福州婚礼、寿宴等闽都民俗的绝佳场所
上一篇:双十一购物狂潮下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及其行为特征分析
下一篇:关于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闽南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

闽台旅游合作的福建旅游...

上海闽盛机械设备制造公...

上海闽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