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4

表2-3 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 5

表2-4 指标权重结果 5

表2-4 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评价标准 7

表3-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8

表3-2 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1

表3-3 13个地级市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12

变量注释表

i i=(1,2。。。n)为指标个数

X 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y 社会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Z 生态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经济城镇化指标标准值

社会城镇化指标标准值

生态城镇化指标标准值

ai 经济城镇化指标权重

bi 社会城镇化指标权重

生态城镇化指标权重

T 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即发展度

C 协调度(1-1。732)

D 协调发展度(0-1。732)

1 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城市快速城镇化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加剧。其根本原因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没有整体计划协调[1]。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宜居城镇,将传统上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占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给人们营造一个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才能切合以人为本理念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化的总体布局中,这些政策日益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见从生态文明角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3]。

1。1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论文网

1。1。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4]。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社会观、自然观、经济观,它与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等内容也息息相关[5]。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们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从追求物质财富中解脱出来[6],积极改进和优化人与自然,生态建设,有序的运行机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活动,促进人与社会进步[7]。

1。1。2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工程,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必须得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加快城镇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可以分成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三个方面来理解,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既实现城镇化发展又达到生态环境优化 [8]。

1。2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

上一篇: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
下一篇:徐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变迁及其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研究

淳安县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策略探析

供应链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控制研究

国家安全视角下新时期反间谍斗争研究

成本收益视角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决策优化

体验经济视角下如皋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体验视角下的宿迁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句容...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