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1.2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及稳泡性的研究 13

3.1.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及稳泡性的研究 14

3.1.4单一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及稳泡性的研究总结 15

3.2复配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及稳泡性研究 16

3.3单一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研究 18

3.3.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研究 19

3.3.2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研究 20

3.3.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研究 20

3.3.4单一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研究总结 21

3.4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研究 22

4结论 26

27

参考文献 28

1前言

1.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极低浓度下就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化学试剂。具体来说,即表面活性剂是可以明显降低大多为水的溶剂的表面张力,使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已达到起泡、消泡、乳化、破乳、润湿、分散、增容等一系列作用[1]。

表面张力又称为比表面自由能,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垂直于任一单位长度并于表面相切的收缩拉力。它也可被定义为增加单位面积所需消耗的功或液体表面向内收缩的力。其常用单位为mN·m-1。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可以被人们观察到的特别现象,比如表面张力越小液体表面收缩力越小,溶液越容易在固体表面铺展,越容易产生润湿现象;表面张力越大液体表面向内收缩力越大,溶液越容易在固体表面形成圆形水珠。

在一个液体体系中,称一个溶质有“表面活性”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它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也能被称之为“表面活性物质”。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物质”都可被称为“表面活性剂”,只有在极低浓度下也能显著的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才能被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1.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有极为特殊的“两亲性”结构,即一端为“亲水基团”(也之称“憎油基”),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也称之为“亲油基”)。亲水基团,按字面理解,即它与水有亲和性质,因此它常为极性基团。常见的亲水基团有磺酸、羧酸、硫酸等。疏水基团则与油有强烈的亲和性,它常为非极性烃链,比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等。疏水基团的化学结构大多相似,多来自天然动植物油脂或合成化工原料,不同的疏水基团的差异之处主要在于碳原子数和端基结构。

1.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特点,它也被称之为两亲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性即为两亲性。这种两亲的结构特性使表面活性剂在溶于水后是不稳定的。它的亲水基团亲近水分子,而疏水基团则摈斥水分子。最终,表面活性剂分子为了对抗这种不稳定状态,就只能占据溶液的表面层,将疏水基团往空气中伸展,将亲水基团往液体中探入[2]。

然而液体表面空间有限,表面活性剂总会吸附到达饱和。此时倘若其浓度继续增加,那么多余的表面活性剂极其少量会分散在液体中,更多的则会采取另一种逃离方式,以使体系能量趋向稳定平衡,即亲水基团朝向水中,疏水基团通过分子间吸引力相互缔合,形成亲水基团朝外与水分子相结合,疏水基团自身相互抱团的圆球状聚集体结构。这种结构在表面活性剂中被称之为“胶束”。

上一篇:口红凝固点及流变性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液相剥离法制备锑烯量子点

氧化石墨负载MOFs的制备及...

纳米二氧化钛的机械粉碎...

黄铜在硫酸锌-硫酸钠溶液...

苯磺贝他斯汀的分析方法研究

乳化粒子大小对乳状液流变及稳定性的影响

巯基烯迈克尔加成反应制...

铌酸钾-铌酸钴钡氧化物陶瓷的性能研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