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CdS-C3N4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2)
氮化碳的5种可能结构中,石墨相氮化碳被认为是室温下最稳定的相,没有毒性而且具有催化活性。目前,学者们已经能够合成石墨相氮化碳。石墨型氮化碳具有跟石墨差不多的层状结构(层间距d=0.326nm),它的结构单元一直存在两种争议(如图1),但一般认为tri-s-triazine是其的基本单元[6]。
图 1 g-C3N4的两种可能结构[7]
g-C3N4由于具有层状结构,因此它有高的热稳定性,
化学
性质不活泼的特点。它不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与常见的强酸强碱也不起反应[8]。g-C3N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而且,g-C3N4的带隙能以及价带和导带的位置都被认为是光解水的理想状态,弥补了TiO2带隙能过大的缺陷。
此外,科学家们一直尝试着通过多种方法去合成氮化碳晶体。其主要方法有固相反应法、气相沉积法、热聚合法等[9]。近年来,g-C3N4主要采用热聚合法来制备。一般采用含有三嗪结构的化合物,如三聚氰胺、三氯聚氰等作为原材料,经历复杂的自身缩聚而制成[10]。在温度大于520℃时,开始有g-C3N4的出现,但温度高于600℃时物质不稳定。因此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50~600℃之间[11]。此外,人们还在具有液态特性的原材料中加入各种硬模板剂[12],从而可得到各种纳米结构的g-C3N4。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C3N4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可以光解水得到氢气。研究者们最初将g-C3N4用于催化制氢时,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人们以氰胺为原料,运用SBA-15模板,合成出一种有序的纳米孔结构,使得产氢量提高了四倍[13]。这是因为,氢气的产量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结构有关[14]。研究表明,煅烧三聚氰胺得到的g-C3N4,能够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溶液[15],尤其是在520℃的温度条件下,降解速率最佳。随后,研究还发现煅烧尿素可以得到一种新型的g-C3N4。该样品具有层状的纳米多孔结构,在降解罗丹明溶液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此外,石墨相氮化碳可以用于催化许多有机反应,如酯合成反应、苯酚加氢、苯的氧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等[16]。
当然,g-C3N4作为一种聚合物材料,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较容易、量子效率低等[17]。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g-C3N4的催化活性,研究者们运用了许多方法,下面简单介绍非金属掺杂、金属掺杂和半导体复合这三种。
非金属掺杂:在g-C3N4的骨架中掺入S、F、B、P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取代g-C3N4结构中的N、C、H元素,改变g-C3N4的价带结构和光电特性[18],从而明显改善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因为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半径和吸电子能力,所以不同元素的掺杂会不同程度地改变g-C3N4的特性[19],这也为g-C3N4的改进提供了多种可能,需要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
金属掺杂:通过在g-C3N4骨架中掺入少量的金属离子,延长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时间,从而改善其催化活性。例如,Fe掺杂g-C3N4形成Fe-N键[20],使g-C3N4在降解罗丹明溶液时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半导体复合:一般是由两种具有高低带隙的光催化剂组成的复合材料。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提高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21],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g-C3N4通过前驱体自身缩聚的热解法制备而成。该样品的结构特征与理论接近[22],而且在光解水和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是制备方法比较复杂,操作较麻烦,且初始原料不易得到。本篇论文采用的是一种简便的溶液燃烧反应来制备g-C3N4。主要的研究思路有以下三点: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3-(2-吡啶基)吡唑-5-羧酸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
基于目标诱导发夹引物聚合延伸策略荧光检测T4多聚核苷酸激酶
可降解物质参与的酮类化...
巯基烯迈克尔加成反应制...
多级结构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二氟甲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试验研究
磁性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
苯胺四聚物用于锌-聚合物...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