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江浦县教育局《江苏省江浦县教育志》,1991年版,第24-25页

至清末,浦口仅有义塾三所,分别在浦口同善堂、南门大街和吕帝祠。每所义塾聘有教师一人,年薪六十千文。[2]16

明成化以后,书院发展得到重视,到嘉靖年间,又因王守仁等理学大师大力提倡讲学,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代学风几易,书院的类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二是以讲授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三是用以为科举做准备的书院;四是既学经史又兼授自然科学的书院。明代浦口共有书院和文会16座,清代又建5所。(附表3)著名的有新江书院、白马书院、同文书院、珠江书院等。

表3:明清时期书院文会列表

名称 朝代 地址

新江书院 明代 治城南门外梓潼祠右

石洞书院 明代 治北石洞山

江干书院 明代 玉虚观内

白马书院 明代 治城东门外白马寺左

明德会馆 明代 治南石渍镇

文会十所 明代

文昌会 明代 治城东门外定山祠文昌阁

泰茅会 明代 三茅殿

晋接会 明代 治西门外接待寺

玉虚会 明代 浦口城中玉虚观

西清会 明代 浦口西门外西门馆

东华会 明代 浦口东门外天妃宫

石渠会 明代 治南石渍桥镇

青锁会 明代 治北青山寺

三元会 明代 治北东葛城

南宫会 明代

同文书院 清代 左所大街

东山书院 清代 治东南二里

大新书院 清代 龙虎巷北

珠江书院 清代 明伦堂右

英华书院 清代 汤泉惠济寺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江浦县教育局《江苏省江浦县教育志》,1991年版,第33-34页

私塾自建县以来就很盛行。设馆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地方贫寒落第秀才个人设馆,接受附近村庄学童,收费标准按年龄大小、程度高低、家境贫富情况分别议定;二是一些有学童且有经济承受能力的人家共同协商聘请教师,教师报酬分成负担;三是富庶家庭自行聘请教师,薪酬较高,教师单独教授。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办学堂,时任县令邝兆雷改珠江书院为县立第一高等学堂,时为浦口学堂之始。时年九月,设教育款产经理处,教育经费由款产经理处的学董主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立第一高等学堂改名为高、初两等小学堂。并于吕帝祠和南门大街设两所蒙养小学堂;于浦镇东门吴公祠、陡岗窦家洼各创建私立小学堂一所。[1]638当时的教育虽然处于官办学堂和私塾并存时期,但武术、徒手操和器械体操等现代体育内容,已被列入学堂课程中。[2]48

上一篇:晚清幕府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
下一篇: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