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注重自身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    26
结  语    28
致  谢    29
参 考 文 献    30
附 录    3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美国,从20世纪到现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而我国在20世纪中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也开始出现和发展。金融脱媒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被不断的削弱,融资的双方更多地通过股票市场或者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不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间接融资。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
 然而,金融脱媒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整个金融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不应也不能逃避金融脱媒的影响,应该看到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脱媒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正确了解和评价金融脱媒给其带来的利与弊。另外,通过分析明白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何进行业务转型、如何进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有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其指明方向和确定方法。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本文围绕“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融资中介的功能弱化”这一中心点展开分析。首先,了解金融脱媒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然后,分析金融脱媒在我国的现状、特点和造成原因。随后,探究去中介化即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确实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影响。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具体说来,本文分为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即为何要做此项研究,然后介绍本文所设计的研究思路框架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和概念概述部分。主要解释和定义了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实证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及其他。
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特点与造成原因。
第四部分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脱媒带来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选取负债中介化比率、银行存款额、银行利润这几个指标,并查找1993-2012的20年度数据通过用EV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来综合考察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程度。
第吹冰部分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以上的分析,提出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其具体研究框架如下所示。
1.1 本文研究框架思路图
1.3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如下一些研究手段:
(1)归纳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收集和查阅过的各种相关参考文献加以整理和借鉴,了解和解释金融脱媒的含义,表现特征,产生原因等等。
(2)图表分析法:利用图表显示出的银行存贷款的变化情况,对我国的金融脱媒的现实表现作出评定。
(3)实证分析法:对金融脱媒不仅要进行理论阐述,还要进行实证分析,以更加充分的证明金融脱媒对我过商业银行的影响。
上一篇:宏观调控下的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变迁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与现状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我...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货币政...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

金融消费者为中心的风控...

超短期融资券对公司自身...

绿色壁垒对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