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GDP的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2010年我国的GDP增速甚至达到了10.4%,2010年9月我国的GDP更是超过了日本,变成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主要表现为城镇数量增多、地域扩展、人口规模扩大等[2]。龙永图、左小蕾等认为,在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镇化,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发展基本趋于一致[3]。2013年,宜兴市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排名第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宜兴市城镇化率与GDP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进而探求经济增长与宜兴市城镇化之间的实证关系。

2  宜兴城镇化的发展概况

2.1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即城市化,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由农村型转变为城市型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城镇流动、聚集或城镇自身的发展及素质提高,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进一步分工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4]。由此可见,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发展,城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也会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那么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与国家颁布的官方文件的说法相符,本文所提及的“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意思是相同的。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来计算测量的。城镇化率一般用人口比重指标法来计算,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也就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衡量城镇化水平;另一种是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法,也就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镇居民指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非农业人口,也就是说农民工并不是城镇居民。到2006年为止,我国的官方统计文件中,“城镇”才被解释成行政市或行政镇。因此,由于本文所取数据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2000年之前(不包括2000年)宜兴市统计年鉴中只有非农业人口这一说法,2000年之后(包括2000年)宜兴市统计年鉴中才出现城镇人口这一说法。因此,本文选取2000年之后(包括2000年)宜兴市的年度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利用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来衡量宜兴市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即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测算宜兴市的城镇化率,这也是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2  宜兴城镇化的发展概况

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减少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2.57%,大体上与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趋于一致。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的宜兴市的城镇化步伐也在一步一步的挺进。

表1  2000年—2013年宜兴市城镇化率文献综述

年份 宜兴城镇化率(%) 年份 宜兴城镇化率(%)

2000 26.15% 2007 49.23%

2001 26.95% 2008 49.57%

2002

上一篇:农村城镇化对扬州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
下一篇:商业银行苏州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Android的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中国留学生海外代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动画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与对...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双边贸易的关系研究

身份盗窃防范与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