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概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由谢尔顿(Oliver Sheldon)于1924年第一次提出。他广泛联系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需要满足的对产业内外的各种人类的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还应该包括道德因素。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普遍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描述的是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社会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们认识该问题,变化性较大,因此要给企业社会责任一个确切的定义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国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应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积极保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规范的要求上市公司分别从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及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几个方面履行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向股东及时报告企业财务信息的同时,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等的责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意着企业不应该仅仅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而是强调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增加对员工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付出与贡献。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判方法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一直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难点。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企业慈善法和KLD指数是常见方法。

声誉指数法就是根据权威人士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来进行评价,但在此过程中,权威人士对企业其中某一方面的印象往往会影响他对企业的总体评价,因而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内容分析法是对企业公布的各类报告或文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每一个特定项目的分值,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但并非每个企业都会自愿披露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所有真实数据,并且并非每个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都能用数据衡量,因而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缺陷。

企业慈善法源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出版的《企业500:企业慈善指南》。书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500多家大型企业对社会捐赠情况。其统计标准值是根据每家企业的捐赠总额和捐赠额占税前净利润的百分比分别算出的,然后将两个指标加起来得到企业的慷慨指数。根据该企业的慷慨指数在样本企业中的相对表现评出一个等级。但这种方法具有横向的可比性,但只是衡量了企业对社会的回馈情况,难以全面衡量企业履行其他责任的情况。

KLD 指数是KLD公司创设的一种评价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当责任与否的评级标准,它从环境、社区关系、雇用关系、机会平等、消费者关系等五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它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置多种指标并分类,由第三方独立进行评估且样本量较大,被誉为研究设计最好同时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以及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更为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对其相关利益者的履行应有的责任。不同的社会责任对应了不同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要求。目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是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衡量。

2.2 财务绩效

上一篇:基于竞争背景下的阿里巴巴投资策略研究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经理权力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财...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