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化合物评价中的应用与要求    7
 2.3  该方法影响因素    8
  2.3.1  溶剂影响    8
  2.3.2  暴露时浓度影响    8
  2.3.3  阻断剂浓度影响    9
  2.3.4  培养基影响    9
  2.3.5  受试物浓度影响    9
  2.3.6  培养箱影响    10
  2.3.7  染毒时限影响    10
 2.4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    10
3  试验部分    11
 3.1  材料与方法    11
  3.1.1  细胞系    11
 3.2  受试材料    11
  3.2.1  试验样品    11
  3.2.2  参照物    11
4  试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4.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4.2  原料与主要试剂    12
5  试验方法    13
 5.1  细胞培养    13
  5.1.1  细胞复苏    13
  5.1.2  细胞培养    13
 5.2  受试材料的处理及剂量设置    13
  5.2.1  剂量选择依据    13
  5.2.2  溶剂选择依据    14
 5.3  细胞染毒    14
  5.3.1  染毒    14
  5.3.2  中期阻断    14
 5.4  收获细胞及细胞处理    14
  5.4.1  收获细胞    14
  5.4.2  低渗处理    14
  5.4.3  固定    15
 5.5  制片、染色及封片    15
  5.5.1  制片    15
  5.5.2  染色    15
  5.5.3  封片    15
 5.6  成片检测    15
 5.7  检测指标    16
  5.7.1  细胞形态学观察    16
  5.7.2  细胞毒性的检测    16
  5.7.3  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16
6  结果    17
 6.1  CTD对细胞的毒性和特点    17
  6.1.1  细胞形态学观察    17
  6.1.2  CTD对CHL细胞增殖的影响    17
 6.2  CTD对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17
7  讨论    23
 7.1  结果判断    23
 7.2  染色体畸变类型分析    23
 7.3  方法学的优缺点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绪论
1.1  染色体概念简介
在1848年染色体被Hofstadter发现了,而Waldemar在1888年时将它命名为染色体,人们由此打开了探索生命密码的旅程,开始深入了解生物以及人类自身的形成与发展。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物种都有其相应的一定数目及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因此才构成了世界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各类物种。通过细胞分裂,染色体就能进行自我复制复制。并且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能较为稳定地保持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将祖辈的信息因子传递到子辈。由于染色体这种较为稳定的特性,人们可以借此研究上推至几百万年前生物物种和其生活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RAROC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贷款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技术研究

Cmtm5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观赏...

萱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鸡α干扰素的初步研究

开花和灌浆期低温胁迫对...

苏淮猪SULT1C3基因多态性的...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与肌内脂肪相关性的探究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