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白芨葡甘聚糖磷酸酯衍生物的制备(2)
3.1.3 低温高效湿法合成法 14
3.1.4 磷酸根含量的计算结果 15
3.1.5 正交实验 15
3.2 实验讨论 17
3.2.1 反应温度对白芨多糖磷酸酯化制备的影响 17
3.2.2 反应时间对白芨多糖磷酸酯化制备的影响 18
3.2.3 多聚磷酸盐对白芨多糖磷酸酯化制备的影响 19
4.总结 20
致谢 22
参考
文献
23
1 绪论
1.1国内外
研究现状
概述
1.1.1白芨简介
白芨属于兰科白芨属植物,又称小白芨、莲及草、雪如末等,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使用,白芨葡甘聚糖衍生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生产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3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另外,白芨多糖用于日化产品中,可以减轻产品对皮肤的刺激,达到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的效果。
1.1.2 糖类的简介[1]
(1)多糖的简介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由单糖缩合成的多聚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真菌多糖抗癌效果,人们开始了对多糖的化学、
物理
、生物学系列性质的研究。目前已有报道的天然多糖化合物约有300多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织中。近年来,由于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毒副作用小和不易造成残留等优点。植物多糖的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植物多糖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目前,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作用等方面,而对植物多糖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结构和功能关系及在食品、农业、工业方面的开发应用等研究工作较少。对植物多糖的结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的研究以及在保健品、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充分应用,可以为今后中国植物多糖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
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与蛋白质、核酸与脂质相比,糖类化合物结构与生物功能的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多糖以及糖缀合物的分离纯化、组分测定和结构分析有了长足进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糖类化合物,特别是糖缀合物上的糖链,参与了各种生命现象。细胞识别、粘连与融合、信号传导、免疫与应答、细胞转化和分化都离不开糖的参与。
(2)多糖的研究进展
随着多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糖这一类重要生命物质有了新的认识。糖及糖缀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正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又一个新的前沿和热点[1]。
自7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糖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它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β-葡聚糖是免疫
系统
中的非待定刺激物,通常会引起巨噬细胞活化,而巨噬细胞活化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首先会引起纤文原细胞的活化,从而产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和血管生成因子(AF)对衰老起皱的皮肤。ECGF会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生成,从而改善皮肤外观,消除皱纹。而且炎症、老化、癌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病原体感染等过程中都涉及到糖链的参与。Nakashima[2]等发现卡拉胶和肝素等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的作用,但是如果将这些多糖的硫酸根除去,其活性随之消失。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水蒸气蒸馏法八角风味物质的高效提取工艺优化
下一篇:
紫色马铃薯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紫甘薯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壳聚糖树脂对紫薯汁中花青素的吸附分离研究
磁性壳聚糖纳米颗粒中花青素提取研究
紫甘薯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新型固定相...
燕麦葡聚糖的提取分离与活性研究
徐紫薯系列甘薯花青素积累特性分析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