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数学阅读的特征

虽然同样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语言阅读,其中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但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推理和验证的复杂能动的认知过程。并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数学阅读就成了学生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的必要途径[3]。

2.3  数学阅读的意义

2.3.1 在数学阅读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需要认识这些数学术语和符号,并且能正确的分析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才能理解意义,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知识结构,这就间接地锻炼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4]。

2.3.2 在数学阅读中培养自主探究与动手能力

数学阅读是学习者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需要阅读者的手脑结合,通过思维去探索其下一个步骤,或是需要动手进行结果的验证,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简单结果阅读。在此过程中,阅读者的手脑心都得到了锻炼,无形中提高其自主探究与动手能力。

2.3.3  在数学阅读中提高语言转换和表达能力

阅读使学生明白数学的本质特征与含义,从而使阅读到的知识转换为学习者所有,之后就能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和过程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和表达能力。

2.3.4  在数学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阅读弄清题意和理清思路,把习得的知识与之前的认知相联系产生新的知识,把理解的概念纳入到学习者的旧知中,从而能更好地明确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2.4.5  在数学阅读中提高信息挖掘能力

数学阅读能使学习者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进行重新的比对与分析,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进行加工和变换。整合出适合自己现阶段和学习方向的有利数学信息。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语言”的理解程度和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数学语言发展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低,不能很好的捕捉和理解老师所说的关键词,继而思维转换慢,造成知识接受量少,理解和解答问题发生困难和错误等[5]。尤其对于正处于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有待完善的小学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习者,重视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其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其数学语言水平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3  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3.1  样本选择

9月—11月,以江苏省淮安市内的附属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共计 26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6个班级(共270人)作为样本。样本选择方式随机,样本数量充足,整个样本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情况。

上一篇:一类变指数椭圆型方程组的多解性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微课在中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与应用

螺纹钢期货交易中几个影...

高考与竞赛中有关不等式证明方法及其拓展

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分析及其应用

数学核心素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研究

双色球和“N选M”彩票的中奖概率分析与比较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