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曲线相关

Morck、Shleifer&Vishny(1988)研究了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之间的分段线性关系后发现,公司内部股东持股与Q值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McConnell&Servaes,1990),以5%和25%为拐点,先正向变动,再负向变动。章雁(2015)选取已经宣布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板的企业样本,经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在3.13%和7.55%处为拐点。

4.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或有条件的相关

李增泉(2000)研究发现经理人员的年度薪酬与企业绩效不相关,而与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在的地区密切相关;股权激励制度由于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而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魏刚,2000)。另外,魏刚(2000)还认为上市公司高管“零持股”的现象比较严重。徐向艺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报酬激励的关系受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的影响:竞争性强的公司高管薪酬与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行业竞争性弱的公司高管薪酬与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的公司高管薪酬均与绩效存在明显正相关,而高管持股与绩效不存在。

(三)简评

综合国内外研究,不难看出目前为止,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国内外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尚未形成一致结论

以往学者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问题研究,一般认为公司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但法人股比例与绩效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另外认为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但也有不少不一致的声音。

关于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问题,在股权激励方面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积极影响;在薪酬激励方面因涉及企业所在区域、行业、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2.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指标选择不同

在国外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采用托宾Q值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比较普遍;在国内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大都采用单一会计绩效指标如ROA、ROE值来衡量,近年文献中出现用主成分分析法算出综合绩效指标来评价企业绩效。

综上,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学者针对股权结构、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尚未达成较为一致的结论。而针对能源行业,该研究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将试探性地对此进行研究,选取样本,以期能够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上一篇:车辆转向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企业研发投入文献综述

增值税与营业税文献综述

品牌溢价对顾客契合与品...

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绩效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统计方法在公司价值分析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微博传播与微博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公司并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农村居民社会参与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