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幼儿在线网上以“幼儿告状应对”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经查阅,分析得出
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寻求帮助类的心理——体谅、安慰和鼓励.有时候孩子告状是想让你帮助他,但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
2、是非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视之为可喜现象。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得到发展,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对于这类小报告,老师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并应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然后给予认真的指导,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44947
3、试探的心理——表明正确的态度。对于这类“小报告”,教师应严格按照幼儿常规及行为准则,做出正确及肯定的处理,避免孩子模仿。
4、引起大人的注意——默默地关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没必要去理会,只要对他笑一笑、点点头论文网,表示关注这他就行了
5、想表现自己的心理——公平地对待孩子。对于这种由于想表现自己和批评别人以及提高自己地位欲望的“小报告”,教师应首先做到自己不偏心、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且指导他正确表现自己的方法。
6、模仿坏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或教师如果经常批评别人,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成人的这些言行举止,变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比较容易苛求别人。
7、讨回公道——鼓励、多讲道理。孩子们在一起玩,特别是男孩子爱玩一些追逐、摔跤之类的、能决定胜负的游戏,而这种游戏总有一方会输,输的孩子会不服气跑去告状,以此来“讨回公道”,这时教师要反复给孩子讲道理,比赛时总会有输有赢,这次你输了,下次说不定就会赢。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1、多关心孩子——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幼儿向教师告状时,教师要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自己对报告人的关切,不管幼儿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
2、学会宽恕——教师要在教育幼儿宽以待人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好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教师要使幼儿明白用告状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伴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如“同伴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本文通过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解决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绩效管理和方法文献综述
下一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文献综述

主动性人格和员工的创新行为文献综述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幼儿消极等待现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幼儿园角色游戏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幼儿园户外活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在家自我服务能力调查问卷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