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小人物”系列剧中始终有主流意识的影子。早期的《五(2)班日志》和《寻找山泉》虽然都顺应了时代反思潮流,并对浑浊社会面貌有一定程度地展示,但因乐老师这一道德教化符号的塑造以及《寻找山泉》中政治歌颂意识的表达,这两部作品变成了显性地表现主流意识的剧作。中期《搭积木》和《丢手巾》两部剧细腻地描写了女性处于婚姻爱情生活中的面貌和生存状态,真实地还原了快乐与困苦并存的俗世生活。本时期剧作中的主流意识渐显薄弱,但作者对文本主题思想点到为止,并将希望寄于虚假浅薄的主观人生愿望里,就使文本沦为对俗世生活、鸡毛蒜皮等小事的表象还原,缺乏对女性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后期的《同船过渡》和《临时病房》分别写了住在“团结户”中的两家人的矛盾以及新时代下一所临时病房内的两个老人的故事,这两部剧看似折射出一种“同船过渡”式的“宽容、理解”的人生哲理,但实际却对现实矛盾作了转移和逃避的处理,是作者妄图以“调和”的社会观来淡化社会复杂的现实矛盾的虚伪之作。而《同船过渡》三部曲也成为与平民生活相结合的呼应官方“文稳”政策的主流意识宣传品。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沈虹光剧作评价中的人性之说只是个人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是作者在面对尖锐复杂的社会现实矛盾时,对大家要提倡精神、发扬风格,宽容忍耐的要求。因此沈虹光并不是一个能深入到人性本质进行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也并非挖掘了复杂、深刻、多元的人生意蕴,作者思想中的主流意识始终是影响她剧作品思想高度的障碍。
上一篇:航鹰《东方女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下一篇:对比分析法汉英称谓语的对比分析

信疑之间:苏轼道教“丹药”观念研究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试论秘书的“挡驾”艺术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月”意象

留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试析汉英颜色词“绿”的文化差异

“在+NP+VP”和“VP+在+NP”结构比较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