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述批评主要着眼节目真实性、节目价值导向与社会影响,缺少对情节设置合理性和节目运行规律的研究。

(三)本文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将重点分析《变形计》情节设定的合理性所在。主要参照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与《符号学原理》二书进行分析。《神话修辞术》一书收录了巴特1954-1956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分为“神话学”和“今日之神话”两部分。“神话学”部分巴特详细分析了当时法国各类社会现象,指出其中的“神话”性质;第二部分“今日之神话”是对第一部分的理论总结,论述了“神话学”如何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展开(“神话”的发生过程)以及“神话”的特性。作为一种解释意义是如何产生的理论模式,《神话修辞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语言学系统与神话学系统的双重解读;《符号学原理》则是巴特符号学思想的总结,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体系。 

“神话”(Myth),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指虚构的故事或指流传下来的解释自然或历史事件的古老故事。因此“神话”除了虚构的意思,还有着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真理的含义。巴特对“神话”一词的运用,是在他对当时法国大众文化的语言作意识形态批评时出现的。他认为,“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是一种交流体系。任何信息都有可能成为“神话”,因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从独立封闭的状态被人为地转变为言说状态,适合于社会的自由利用。因此神话不具有永恒性,这是由“神话”的可言说性决定的。[ 参见《神话修辞术》p139-141《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一文中巴特对神话运用范围的界定,概括来说,神话具有任意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在法国五十年代的社会生活中,“神话”制作过程将小资产阶级文化转变为普遍的“自然”(巴特把真实区分为“自然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自然”意味着历史事实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性),“自然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神话的发生过程。解读神话人为而隐蔽地“自然化”过程,就解读了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的输出过程。作为一种解释意义是如何产生的理论模式,《神话修辞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在语言系统基础上的神话系统解读。 

在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本文将以《变形计》第十二季和第十三季为例,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片段进行“神话学”的系统解读,明晰其神话性质、重点关注神话的发生过程、指出此类户外真人秀神话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变形计》情节设置合理性和节目运行规律。

二、运用巴特“神话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基础

《变形计》的节目设定是分别在城市和农村挑选若干11-17岁的青少年进行角色互换,首集主要介绍主角的生活背景和性格思想。就体现“变形”前城市和农村主角的人物形象、性格与精神气质而言,主角所处环境是有力的表现素材。以人物出场镜头为例,可以说明运用巴特“神话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基础。

比较《变形计》第十三季《青春的名义01期:陈新颖泪奔》、《青春的痛点01期:富家女刘思琦》和第十二季《“旋风少女”流连夜店遭痛批》的城市主角(陈新颖、刘思琦、杨馥宇)的出场镜头,[ 分别见]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共同特征。

在家庭背景方面,城市主人公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有些中高收入的城市家庭的孩子甚至“挥金如土”。如刘思琦出场部分,出现了她“商场血拼购物数万元”、“专程前往大连花万元做头发”等镜头。但城市主人公普遍与家人存在矛盾冲突,这些信息观众全部从镜头中获取:陈新颖多次吼叫让他妈妈“滚”、打翻她送到床头的牛奶、拒绝吃她做的丰盛的午餐并粗暴地推她等等;社会生活方面,城市主角多混迹网吧酒吧等社会场所:如杨馥宇经常在夜店玩到深夜、和夜店朋友醉酒劲舞、甚至和朋友一起在路上打人等等。

上一篇: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以鲍西亚和苔丝狄梦娜的爱情为例
下一篇:没有了

希腊神话中的膏油意象管窥

感生神话背后的文化意蕴...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哈尼神...

网络文学中的洪荒神话研...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商周秦汉时期政治神话的演变【4782字】

一个神话學的个案研究【11194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