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汉语母亲称谓的历时变迁分析(2)
2.意义
母亲称谓语历时性研究有利于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与语言很好的联系起来,不仅能使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可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把语言、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母亲”是一个词汇,通过其研究可以揭示汉语词汇的发展,尤其是完善亲属称谓系统,可以让人们更清楚的看到母亲称谓的发展变化,丰富了称谓词语,并且对于人们研究称谓有很大的启发性。还有就是在词典的编纂和教学中对于这个词汇的运用更加完整和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词语。综上所述,研究汉语母亲称谓的历时变迁性很有必要。
(三)关于母亲称谓的研究
现状
和不足
汉语母亲称谓语的研究内容比较多。关于母亲称谓的研究:从历时性研究的有:李代祥《母亲称谓语锁谈》(2000),主要对表示母亲称谓的姐、家、娘等字进行了历时的疏通,并对它们在四川方言里的留存方式进行了讨论,从而对它们的语意演变和语音演变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2]陈刚《北京人对母亲称谓的研究》(1983),主要抓住北京这一地区及周边河北省对母亲称谓的演变,探究“娘”这个称谓在北京地区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和“妈”这个称谓的变化。胡绍文《妈的来源》主要从语音、语素、词方面,以及时代的演变论述了“妈”的来源。张雅娟《母亲称谓流变考》(2003)主要说明了“妈妈”一词在古代的适用范围要远远大于在今天的使用范围,该文着重探讨了“妈妈”的意义发展及使用情况。从文化方面来研究的有:胡绍文《妈妈所折射的民族文化心理》(2000),主要通过对“妈”、“妈妈”在汉语方言中和隐语中的应用情况,揭示出它们所折射的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避讳心理、阴阳观念、和宗族血缘观念。[3]
前人的研究成果很丰硕,但是对于汉语“母亲”称谓的研究其系统性不强,缺乏对汉语母亲称谓历时形态研究,也没有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和原因,更没有探讨其语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一、不同时期的“母亲”称谓
(一)概说“母亲”
在对于母亲的称谓中,运用的比较普遍的有“母亲,妈妈,娘”。“母”在《辞源》中的意思有:母亲;称女性尊长如叔母,祖母;老妇的通称;雌性;本源;幣有大小轻重,其大者重者称母;能使他物滋生者。[4]在《四库全书》中关于“母亲”的词条一共出现了512次,关于“妈”的词条一共出现了229次,关于“娘”的词条共出现了9509次。
(二)先秦时期的母亲称谓
在先秦时期指称母亲的称谓具体来说就有很多种,比如“甲骨文中有“母”字,在先秦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小雅•蓼我)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在这个时期母亲还称“慈母”,从《韩非子•牟老》:“慈母之于弱子,务致其福。”可以看到。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卫军之晋,谓薄疑曰:‘吾欲与子偕行。’薄疑曰:‘媪也在中,请归与媪计之”。中我们分析得知“媪”也可指称“母亲”。在先秦时期一般是一夫多妻制,所以在父亲纳妾后,嫡子就会称父亲的妾为“庶母、诸母、继母”等。还有一种很不为大家所熟知的称谓那就是“出母”,如果我们见到离家出走后的母亲则会这样称呼,如《礼记•檀弓》:“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呼?”“妣”在先秦汉语中比较常见,即指活着的母亲,如《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但也可指死去的“母亲”,“皇考”,“皇妣”,是对死去父亲、母亲的尊称和美称,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战国•屈原《离骚》)。[1]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通过《私人生活》关注中小学学生的精神困境
下一篇:
汉语礼貌语的语用功能探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程度副词...
留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汉语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对外汉语中求职信语体的...
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秘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的偏误分析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