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从战国四公子看战国时代养士之风(2)
三 战国时期养士的原因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盛行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密不可分,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
首先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士这个阶层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变革过程中渐渐成为地主阶层和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在春秋末战国初期,此时的奴隶制已经瓦解,士阶层逐渐分化,一些士人离开了原有的职位,利用自己的知识成为老师。有的士则开始参与政治活动求取官场上的职位。直到后来各诸侯国地主阶层政权建成,士又开始活跃起来。一些士想要投靠一些贵族来实现自己的才能并借此证明自己,与此同时,各国的统治者也意识到,想要使国家强大实现统一就要任用一些平民中的知识分子作为政权的支柱,所以竞相开始招募有才的士人,以至于出现养士之风盛行的局面。
其次,大规模的养士是发生在分裂格局的局面中,是政治集团斗争的产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家组织还不够完善,所以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包括国家之间的和国内的争斗。一方面各诸侯国都有想要争霸实现统一的野心,另一方面每个国内的政权并不稳定。各个国家若是想要增强自己的国家实力就会开始招贤纳士。《孔丛子居卫》中提到,战国时代“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則昌,失士则亡之秋也”[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士对当时的各诸侯国成败发展影响很大,得到优秀人才的帮助就有机会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这便解释了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兴盛的原因。第三,能够大规模养士的条件之中还包括教育的变革,教育的变化使得士阶层开始扩大。在春秋之前的社会中,教育是学在官府,能够受到教育的人很少很有限,只有贵族才能去接受教育,普通的百姓民众是接触不到教育的。并且学术文化也是在官府的监督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教育者才能的发挥也会有一些限制影响。直到孔子创立私学,不但能够接受到教育的人变多了,而且教育的内容也不再拘泥于“吹冰艺”而是变得丰富多样,各个学派都会派人讲学宣传自己的观点,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所以使得人才变的多样化,使养士者回去搜罗各个方面的人才,扩大了养士的规模。
以上所说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否认养士者也可以通过养士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些利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战国四公子养士完全是处于为私,只是为了夸大自己的名声。以战国四公子为例,虽然他们四人养士大体上都是为了辅国持权、增强国力。但是同时他们养客待客的目的也包括为我所用,是利己的方面。史记中记载孟尝君招揽的士中也有犯法的有罪之人,他们多是为孟尝君所想所用,而为了国家出谋划策的人几乎没有。其次还有平原君春申君,养士众多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声望。因此养士之风能够兴盛也有养士者借此利己的目的。
四 养士的条件
养士者在身份上是有着限制与要求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养士的。战国时期贵族权要想要私家养士大体都具有以下几个条件,即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养士者本人的个人魅力。
在政治地位方面,养士者在其所处的诸侯国中要有一定的身份,一般都是皇亲国戚或者在当朝有较高的职位,即有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只有这些人才有机会养士。经济实力也就是养士者要能够负担的起养士所花的费用,能满足士人的需求。
养士者的个人魅力就是要求养士者的性格与为人,要能够尊贤纳士,让背景性格不一样的食客都能聚集在自己的门下为其效力,此外,游士们对于养士者也有着较高的期望,不但要求提供较高的物质条件,更要求养士者能够善于识人用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士人独立精神高涨膨胀的时期,孟尝君等四人尊贤纳士,招揽食客数千。为了能够在招揽士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他们不得不礼遇士人。即使是门下的食客依附其人主,也要求他们的优秀品质。战国四公子之所以能在这次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且能以养士多而著称,则是因为他们四人都有着过人的礼士本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浅析“好/好不+X”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下一篇:
论老子《道德经》中的民本思想
五四以后女性作家的自我解放之路
从秘书实务看古今秘书工作差异
从《红楼梦》中的丫鬟看...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从《古都》看川端康成对...
从《为吏之道》看战国时期对秘书的职业要求
现代秘书如何从《红楼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