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云南人郑和下西洋时,曾携带大量的瓷器随行,其中就有一部分建水窑产品 ,此举客观上表明了建水窑产陶的能力和水平。明代以前技术本已进步提高的建水陶瓷,此时在明朝受到诸多压力排挤,虽也有出洋经历之处,但从出土文物来看,大体趋势呈现出多以生产粗糙的粗陶器为主。明朝期间陶瓷业整体不振。
到清代,技术改进,情况略有好转,此时的陶瓷品种类型工艺界定义为紫陶。需要注意的是,紫陶这个称呼并不是清朝就称的,农家只叫白泥陶和红泥陶。清代紫陶是在原有的明代粗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清代著名制陶者潘金怀偶然在制作白陶烟斗时,无意中弄上去一小块红色粘土,烧制成后别具一格,受到捧爱。受此启发,将建水碗窑村特有的红、白、黄、青、紫五色粘土混合,经过沥浆沉淀等复杂工艺后 ,制坯烧制成紫红色烟斗。这是建水第一代紫陶产品,而由此奠定了它在云南省内陶瓷的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建水陶瓷进入紫陶新时代。清末民国初,建水民间紫陶书画界流传:“城内三王,不如碗窑一向”。“三王”指的是当地著名书画名家王定一、王受之、王式稷,而“碗窑一向”,则是指后来居上,享誉国内外制陶大师向逢春。紫陶经复杂的传统工艺流程加工制作而成。这些独一无二的工艺,成全了建水紫陶清末辉煌魅力。
3、民国时期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记载:“陶器以建水、宁州所产者为著名,有粗细两种,细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样式,书画色彩,均有可观” 。可见在民国时期,建水陶瓷已闻名省内。民间使用粗陶称之“临安瓦货”,而家底厚实者皆以摆设建水名家陶瓷作品为荣。1927年向逢春的作品在昆明“勤业展览会”荣获第一名,后至江苏等沿海地区展出。1933年他的紫陶汽锅被选送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1947年,云南省选定向氏紫陶作为蒋介石60大寿的礼品 ,一公尺高的“博古型”和“胆型”大花瓶各一对。此后,建水紫陶省内家喻户晓,多次由国家领导人带出国门。
上一篇:论老子《道德经》中的民本思想
下一篇:论“平王东迁”在两宋时期的评价

信疑之间:苏轼道教“丹药”观念研究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试论秘书的“挡驾”艺术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月”意象

留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试析汉英颜色词“绿”的文化差异

“在+NP+VP”和“VP+在+NP”结构比较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