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论“选秀”节目的舆论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5)
(三)助长了观众的窥视欲
人在潜意识中会想要了解别人的秘密,娱乐节目就是抓住这种八卦心理,通过娱乐的手段和夸张的效果来展示真实的生活,扩充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在这个开放空间内,见到的都是大众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许多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受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节目多多少少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定位是真人秀节目,所以每位选手的故事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海选阶段,舞台效果非常单一,参赛者不能借助设备,很多选手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专门的造型师为他们定型。有些参赛者紧张拘束,有些参赛者行为滑稽,有些参赛者跑调或是五音不全。而且在中场休息或比赛结束后,节目都会插播一些花絮内容,比如参赛者练习情况,后台准备情况,或者是用采访的方式让他们评价比赛、对手或是评委老师。这些内容的出现,就大大的满足了观众的窥视心理。
(四)节目导向错误
《中国好声音》在播出前期,的确是秉承着“传播正能量”的原则在进行节目的制作和编排。但是,在后期的节目编排和制作上,已经有点脱离了节目最初的导向。比如说关于选手身世的“造假”炒作事件,越来越多的选手为了博得观众的同情和导师的支持,编造谎言骗取信任。
第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在网上就出现了关于“好声音是超女快男的复活赛”的话题的讨论,因为有网友发现节目中的一部分选手是参加过几年前的选秀节目的,“平安是2007年的快男,徐海星是2009年的快女,丁丁是2011年的快女,王乃恩是2010年的快男……”,这些话题一出现,又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话题的出现。比如走成熟路线参加了很多的比赛的徐海星,是被重新包装之后又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黄勇则是一个出道很久了却没有红起来的歌手,也不是什么美甲店的老板。而这些故事,显然成为了人们关注好声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对于这些故事的关注却不是一种正确的标杆。《中国好声音》要渲染的主题应该是声音的传递,但事实上人们关注节目却是由于声音背后的故事,违背了节目的初衷。
四、如何克服电视选秀节目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对于国内的其他选秀节目而言,《中国好声音》的出现,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新颖的节目模式,也给已形成固定模式的电视圈带来了一定的惊喜。《中国好声音》在中国所引发的强大舆论效应,更是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重视,选秀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实践中如何规避节目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传播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电视选秀节目的监管
首先,将监督
管理
活动具体化,让每个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做好本分工作。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容易造成上合下不合的情况,这不仅让部门管理失去效果,还束缚了管理的有效性,严重阻碍该行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每个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将各项管理措施具体落实到位。
其次,要从纵向深入到管理活动中。2006年广播电视总局曾发出通知,在播出平台、时间、参赛要求、包装选手、节目趣及评委等各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很明显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减少电视选秀类节目所引发的问题,这种根据现象而推出规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事实上,每一个节目在诞生与播出之前,没有谁会想到节目将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引发怎样的现象和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哪里有问题就整治哪里”的管理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结合节目的特点与性质,纵向深入挖掘,探讨研究管理的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消除存在于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各种问题。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浅析青春励志剧的创作模式以“青春三部曲”为例
下一篇:
假日电视节目的竞争策略研究
论青春偶像剧的正面效应
浅论媒介伦理失范现象
论周星驰喜剧电影颠狂背后的深情
论家庭伦理剧中的文化冲突
突发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
突发性事件中网络大V的舆论引导失范研究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演...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