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爆发之后尤其是在经过拥有300多万粉丝关注的知名媒体人闾丘露薇通过转发凤凰视频发布的“MK”视频微播爆料之后,许多香港民众在商城进行抗议,并掀起与内陆人的骂战。拉开了公众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关注与参与。
基于此事件可以得出,社交媒体语境下事件重构主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
    话题吸引→主观情绪叙事→共同想象→渲染情绪→事件爆发
(二)社交媒体语境下事件重构的特点
在社交媒体语境中,事件的表述方式和表达内容已经并非如传统媒体中所具有的涵义,事件也不会按照原来常态性的思文去发展,社交媒体对事件的重构更重要的是如何引起公众群体的关注与传播。就这一现象,可以得出社交媒体语境重构下的事件的新特点。
1、吸引公众注意力方式的非理性化
    在“陆童香港街头便溺”事件中,有网民和部分媒体用“贴标签”的手段,把孩童当街便溺这样的行为贴上了标签,将其定性为“内地人的陋习”,并且一些群众有意识地将香港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扭曲、夸大为“香港人对内地人有偏见”,以期抓住公众的眼球,引起内地公民的愤慨。然而,小孩当街便溺的这一行为在任何国家及地区都是有可能出现的,这样随意“贴标签”的行为,或是对这类事件多次进行炒作,很容易就会令公众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很有可能引发公众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与成见。在2007年,香港大学进行了一个民意研究计划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香港市民中,有39%的人表明了自己对内地游客的好感的态度,而另外有16%的人对于内地游客游港是持反感的态度的。另一方面,香港人对于自己地区公民的评价,好感率和反感率则分别是58%和5%,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相比较而言,香港市民对于自己的评价是远远高于对内地人的评价的。部分网友和媒体通过非理性化手段吸引公众注意力的行为,是导致陆港口水战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也可能会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将小摩擦上纲上线为两地矛盾,以借题发挥,火上浇油。
上一篇:传播学视域下儿童动画片成人化倾向及其影响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行为调查研究

论青春偶像剧的正面效应

浅论媒介伦理失范现象

自媒体时代网络播客内容创业的路径研究

论周星驰喜剧电影颠狂背后的深情

论家庭伦理剧中的文化冲突

突发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

浅析大众媒体的返乡报道现象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