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种媒体并用扩大传播范围
在受众媒体多元化的当下,纪录片与多种媒体巧妙的结合是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也为纪录片品牌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舌尖上的中国》首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当时,该播出平台进过一年多的运营,已经拥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为该片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此外,《舌尖上的中国》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其受众群不仅仅只局限于电视观众,还包括数量众多的新媒体受众,也为其开拓了更广的传播范围。以微博为例,陈晓卿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当晚便发布微博“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求各位亲帮转”。陈晓卿在新浪微博上有几十万的粉丝,这条微博在短时间内已经转发了一万多次,其中不少名人也跟着转发了这条微博。播出当晚微博上就展开了激烈讨论。此后,微博上配合每天一集的主题进行讨论,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这个传播群体,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扩散效应。微博上每天可以看见网页晒出来的各种美食拍拍。人人网上,各大高校学子开始以自己学校为主线,创造出了各种“舌尖上的学校”来宣传母校特色。微信上人们自发创建微信群,在发现美食之后随手一拍上传至微信群,并且用语音形式向群中好友分享自己所发现的美食。在一些智能手机上还出现了类似美食摇一摇的软件
(四)借助电商活动为品牌造势
利用各种营销方式,进一步为品牌造势,也是构建品牌的重要策略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各大电商纷纷“摩拳擦掌”,寻找商机。多种电商活动在利用《舌尖上的中国》增加商业利润的同时,也是在为《舌尖上的中国》做宣传,这种宣传方式会被消费者在无形中接受,进一步为纪录片品牌造势。
“淘宝网于五月二十四日零点推出美食专辑‘舌尖上的淘宝’,将在记录片中出现各种美食特产‘一网打尽’,短短二十四小时,该美食专辑浏览量最高达一千万次。淘宝数据显示,自该纪录片开播之后五天内,共有5844791人上淘宝网搜过美食特产,食品类成交量增%16.7。” 淘宝店主香牛,三个月前在淘宝开了一家小店,主营草原风干牛肉、牛奶压缩片、奶制豆腐等特产。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小店的生意火爆了起来。吃货们看到片中美食就会在网上搜索购买,一些精明的商家抓住机遇,开始在自己销售的商品前加上“舌尖上”三个字,借搜索增加自己的点击量。运用这个商机的不仅仅是淘宝网站、京东商场、当当网,甚至还有一些与美食无关的商家也利用起“舌尖上”三字来赚取眼球。
三、《舌尖上的中国》对纪录片品牌构建的启示
上一篇:浅析网络流行语盛行原因+文献综述
下一篇:自制剧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

分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声音应用

十三集网络剧《只为更好遇见你》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

《余罪》中余罪的人物形象分析

《荼蘼》微电影创作说明书

《玲珑》杂志中现代女性形象的建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